十六、电子医疗保健
当代电子科学与医疗技术相结合,使保健、医疗仪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研制出一系列保健、医疗仪器。物理理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综合治疗、多种方法同步治疗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电子物理治疗仪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物理治疗仪大致分为电疗、光疗、热疗、磁疗等。这类理疗产品已广泛进入各级医院、诊所,甚至已经步入寻常百姓家庭。
对于电疗的机理,国际上有多种理论。电疗对于疼痛的快速终止,有神经阻隔和电刺激产生生物肽两种学说。前者认为迅速止疼是由于电疗信号阻隔了人体神经对疼痛信号的传递,使人体疼痛不被大脑所感受,从而止疼;后者认为电疗信号在人体内产生了某些类生物肽,这些生物肽对人有镇静、止疼作用。电疗学说认为合理的电疗对改善血液循环、兴奋神经、引起肌肉(骨骼肌和平滑肌)收缩运动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是很理想的。
电疗方面的治疗仪又分为毫米波、高频、中频、低频。不同的电疗仪实质是不同的频率的外部电场作用于人体。毫米波可产生仿生信息以活化细胞,增强微循环,提高免疫力,调整与维持机体平衡。高、中、低频的电流通过对肌肉神经及穴位经络的刺激,而达到运动肌肉、兴奋神经、疏通经络的目的。
常用电子医疗仪:
超短波治疗仪:利用电子技术产生功率可调节(200W),频率在40~50MHz的高频大功率振荡。让电磁振荡在两个电容极板间形成超短波电磁场,这个电场产生感应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以达治疗目的。这就称为超短波疗法(如图4-42)。由于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不直接接触皮肤。近年来还有大功率(输出功率在1000W以上)超短波治癌机出现,用以治疗恶性肿瘤。
超短波生物物理学特征:超短波作用于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基本因素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图2-42 超短波治疗仪
热效应:在超短波作用下,产生的热分布比较均匀。在超短波电场治疗中,治疗时可利用调整皮肤与极板间的距离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组织营养,以达到镇痛的目的。超短波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故临床上有镇痛效果。
非热效应:超高频电振荡波引起细胞内物质共振,引起液体表面张力的改变,对一些物质的表面张力增高,对另一些物质的表面张力降低。高频电磁波作用时,电场可使细胞充分伸缩,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特殊刺激,引起特殊生物学作用。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比长时间温热作用时效果更明显,称为非热效应。
对细菌、毒素及血清免疫成分的影响:实验证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在超短波(4.8m)作用下,比在同样温度水浴中死得更快,高频电场的杀菌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人体用无热量和微热量超短波作用时,即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在一定范围增加强度可使深部内脏血管扩张,并可保持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比其他疗法扩张血管作用更深更持久。超短波还有加速伤口愈合和结痂的作用。
前苏联卫国战争医疗经验证明,综合应用超短波疗法是治疗冻伤的有效方法。在局部用超短波治疗2~3次后(无热量),即可使水肿减轻、疼痛消失、全身情况改善、再生过程加速,并能减少冻伤引起的感染坏死等并发症。超短波能加速各种创伤反应,如疼痛、肿胀、血肿、关节积血、积液以及骨折,脱臼复位后肿胀等的消退。
超短波广泛应用于一切炎症治疗过程,如软组织、关节、骨骼、五官、胸腹腔脏器、神经系统、生殖器等炎症,对急性、亚急性炎症效果更好。特别对化脓性炎症疗效显著。
电脑中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是现代医学理论与先进电子技术的结晶。中频治疗仪已广泛进入各级医院、诊所。
电脑中频治疗仪是中医专家将先进的微电脑控制技术与多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新一代医用仪器。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原理是:由单片机产生中频信号(由软件程序决定,在3~5kHz之间,可选择变化),同时还产生不同波型变换的低频模拟信号,模拟按摩手法压力变化的波形。经集成电路组成的调制器,产生调制波形,经输出电路作用于患处,用操作键根据患病情况完成处方选择、信号强度控制、治疗时间设定等,以达到治病与保健的目的。中频治疗的电流理化特性决定了它能使治疗电流达到人体较深的组织(如图2-43)。
快速镇痛,对周身不适、腰背酸痛、颈椎病、腰椎病、软组织劳损、扭伤、挫伤、骨质增生、风湿、肩周炎、梨状肌综合症、网球肘、腱鞘炎、各种关节疼痛、神经痛、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疗效显著。
兴奋神经、引起肌肉(骨骼肌和平滑肌)收缩运动,对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上网、开车等使部分关节、肌肉进入僵化冻结状态,甚至已引起肌肉萎缩的人群以及关节活动略显受限的患者恢复正常活动疗效明显。可改善微循环障碍,使病痛僵化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氧供给,营养组织,兴奋神经激活细胞、活化软化血管,或开通侧肢循环,改善静脉回流,也就是中医理论中提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
利用丰胸电极对乳部进行按摩推拿,刺激乳腺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健美丰胸。同时对乳痛症、乳腺炎等乳腺疾病有显著疗效。
图2-43 电脑中频治疗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