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典指针式万用表各部分的功能(如图3.34所示)
图3.34 MF82型指针式万用表的外形
(1)表盘
表盘是供万用表工作时读取测量数值的。由于万用表的功能很多,因此表盘上通常有许 多刻度线和刻度值.图3.35所示为MF82型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盘,它上面有8条同心的弧形刻度线,每一条刻度线上还标识出了许多刻度值。
2.表头调零螺丝
调零螺丝(螺钉)位于表盘下方的中央位置,它的作用是对万用表进行机械调零。在正常情况下,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开路时,指针应指在左侧。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在0位,就必须进行机械调零,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具体操作如图3.36所示,即用螺丝刀慢慢旋动调零螺丝进行微调,使指针回到0位。此调整环节又称零位调整。
图3.35 MF82型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盘
图3.36 万用表的机械调零
3.电阻挡调零电位器
调零电位器是用来调校万用表测量电阻时的准确度的。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需要万用表自身的电池供电,且在万用表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电量会不断地损耗,将导致万用表测量电阻时的精确度下降,所以测量电阻前都要先通过调零电位器进行调零,或称零欧调整。具体方法足:首先将功能旋钮拨到电阻的量程范围,然后将两只表笔互相短接,这时表针应指向0(电阻刻度的零值)。如果不在0处,就需要调整调军电位器旋钮使万用表表针指向0刻度。具体操作方法如图3.37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阻测量时,每变换一次挡位或量程,就需要重新通过调零电位器进行零欧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测量值的准确性。
图3.37 万用裹的零欧调整
4.AC/DC切换开天
操作面板左侧上部有一个可以上下拨动的开关为AC/DC切换开关,用于直流和交流状态的切换。MFl8型万用表的AC/DC切换功能包含在另外一个功能开关上。
5.功能开关
功能开关位于指针式万用表的主体位置,它是由功能旋钮和量程刻度盘两大部分构成的,如图3.38所示。可以看到位于中间的旋钮就是功能旋钮,旋钮的周围是量程刻度盘,上面标有挡位及量程。左侧标记为“mA”、“mA”的区域是直流、交流电流的量程刻度,右侧标记为“y”、“X”的区域是直流、交流电压的量程刻度,上侧标记为“Y”的区域是电阻的量程刻度。
图3.38 MF82型万用表的功能开关
检测时,只需旋动中间的功能旋钮,使其指示到相应的挡位及量程刻度,即可进入相应的状态。
此外,图3.39所示为]VIFl8型指针式万用表的功能开关部分,虽然它是由两组功能旋钮组成,但其检测时的功能切换及量程设置方式与单旋钮切换设置一致。如检测电阻就将位于右侧的功能旋钮旋至相应的电阻量程刻度处;而如果需要检测直流电压,就需要首先将右侧的旋钮旋至直流挡,然后再旋转左侧的功能旋钮至相应的电压量程即可。
图3.39 MFl8型指针式万用表的功能开关
6.三极管测量端口
在操作面板右侧有两组测量端口,专门用来对三极管的放大倍数(APE)进行检测。如图3.38所示,相对位于上面的端口上方标记有“NPN”的文字标识,这表示该端口是专门用于对NPN型三极管进行检测的;相对位于下面的端口下方标记有“PNP”的文字标识,这表示该端口是专门用于对PNP型三极管进行检测的。这两组测量端口都由3个并排的小插孔组3根引线的名称,即集电极、基极、发射极。在测量时根据标识将三极管的3根引线分别插入相应的插孔内口可。
7.表笔及表笔插孔
万用表有两只表笔,分别用红色和黑色标识,它们用于待测电路或元器件与万用表之间的连接。
通常在指针式万用衰的操作面板下面有2~4个插孔,它们是用来与万用表表笔相连的表笔插孔(根据万用表型号的不同,表笔插孔的数量及位置都不尽相同)。每个插孔都用文字或符号进行标识,其中标注有“—”、””或“COM”的插孔通常用来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连,将黑表笔的引线插头插入到该插孔中即可。与之相对应,标注有“+”的插孔通常用来插接万用表的红色表笔。具体插接方法如图3.40所示。这时就可以通过两只表笔对待测的电量和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
此外,万用表还具有检测电流的功能。当检测电流时,需要将红表笔的引线插头插入检测电流的专用插孔中,通常在这个插?L处都会标注该万用表的最大量程。例如,NP82型万用表的电流检测插孔处标有“2.5A/5A”的字样,这表示它所能检测的最大直流电流为2.5A,最大交流电流为5A。直流与交流的检测模式是通过AC/DC切换开关的切换实现的。
图3.40 万用表表笔的插接方法
如前面图3.40所示的MFl8型指针式万用表的电流检测插孔,可以看到该万用表的电流检测插孔有两个,标识有“15A”的插孔是用以测量直流电流的,它的最大检测量程为15A,当检测直流电流时将红表笔插入到该直流检测插孔中。标识为“15A”的插孔是用以检测交流电流的,它的最大检测量程也为15A,当检测交流电流时,需要将红表笔插入到该电流检测插孔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