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为了确保GSM系统的演进满足UMTS系统的需要,GSM规范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在2000年转由3GPP负责。3GPP最初沿用了ETSI制定GSM规范的版本演进方式,并将其颁布的首个标准定名为“3GPPRelease 1999”,该版本于2000年3月完成。下一个规范版本起初定名为“Release 2000”,但由于该版本对核心网络作了巨大的改动,无法在一个阶段内完成,因此被分为两个版本:Release 4和Release 5。自此,3GPP决定不再使用年度版本的方式,新版本按确定的能力划分并推出,其编号也采用序列号的方式。为保持一致性,Release 1999版本有时也被称为“Release 3”。Release 4、Release 5版本分别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冻结。
1.基于R99核心网的结构
基于R99核心网的结构如图1.9所示。由图1.9可见,基于R99的核心网络采用了与GSM/GPRS相同的基本体系结构,划分为电路交换(CS)域和分组交换(PS)域,从而在逻辑上分开了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R99阶段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接入网络侧,引入了全新的无线接入网络——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络/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传送能力,数据速率在广域为384kbit/s,小范围慢速移动时为2Mbit/s;支持AMR话音编译技术,可提高话音质量和系统容量。UTRAN的主要接口Iub、Iur和Iu接口基于ATM技术。MSC需要完成AMR编码到PCM编码的转换工作。
图1.9 基于R99核心网的结构
2.基于R4核心网的结构
基于R4核心网的结构如图1.10所示。
图1.10 基于R4核心网的结构
基于R4核心网部分对CS域进行了较大改造,将MSC分为MSC服务器(MSCServer)和媒体网关(Media Gate Way,MGW),实现了CS域中呼叫与承载的分离,支持信令的IP承载。
MSC Server继承MSC的所有电路域控制面功能,集成VLR功能和SSP功能,以处理移动用户业务数据及移动网络定制应用增强逻辑服务器(CustomisedApplications forMo-bileAetwork Enhanced Logic,CAMEL)相关数据;对外提供标准的信令接口;对电路域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涉及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是通过3G扩展的H.248协议来实现的。与其他MSCServer间通过BICC信令实现与承载无关的局间呼叫控制。
GMSCServer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当MS被呼时,需要通过GMSC Server查询该用户所属的HLR,然后将呼叫转接到MS目前所登记的MSCServer中。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中媒体通道的接续,并支持BICC与TUP/ISUP的协议互通。
MGW是R4核心网承载面的网关设备,位于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UTRAN/BSS)及传统固网(PSTN/ISDN)的边界处。MGW不负责任何移动用户相关的业务逻辑处理,而是通过H.248信令,接受来自(G)MSCServer的控制命令。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等功能,实现GSM/UMTS各类话音编译码器、回音消除、接入网与核心网侧终端媒体流的交换,管理会议桥、放音收号资源等,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基于AAL2/ATM、TDM或基于RTP/UDP/IP)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载控制功能。
SGW在基于TDM的窄带SS7信令网络与基于IP的宽带信令网络之间,完成MTP的传输层信令协议栈的双向转换(SIGTRANM3UA/SCTP/IP→SS7MTP3/2/1)。SGW在物理实现上可与(G)MSCServer或MGW合一。
R4核心网接口如图1.11所示,各接口采用的协议如图1.12所示。
图1.11 R4核心网接口
图1.12 R4核心网各个接口采用的协议
Mc接口是MSCServer与MGW之间的接口。Mc接口采用ITU-T及IETF联合制定的H.248协议,并增加了针对3GPP特殊需求的H.248扩展事务(Transaction)及包(Package)定义。
Nc接口是MSC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Nc接口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BICC提供在宽带传输网上等同ISUP的信令功能。
Nb接口是MGW之间的接口,相当于MSC之间的中继电路部分,用来在R4核心网内承载用户的话音媒体流,有IP与ATM承载两种方式,并可以承载控制信令管理媒体流连接的建立、释放与维护,在采用ATM承载和IP承载时,媒体流建立过程及使用的信令完全不同。
Nb接口协议可分为用户面(Nb-UP)和控制平面。TS 29.415定义了用户面(Nb-UP)的协议。Nb-UP在承载面MGW之间提供业务数据流的组帧、差错校验、速率匹配及定时控制等功能,与Iu-UP基本相同,支持压缩话音、数据流的传输。
承载控制平面,有IP与ATM承载两种方式。在ATM承载和IP承载中,媒体流建立过程及使用的信令完全不同。ATM承载控制信令采用Q.2630.l协议,完成MGW之间的用户面AAL2连接建立、释放等功能。
IP承载控制信令的控制面协议为IPBCP,IPBCP在对等实体之间交互媒体流特性、端口号、IP地址等信息,用于建立、修改媒体流连接。IPBCP使用隧道方式从Mc、Nc接口传输,隧道协议为Q.1990(BICC承载控制隧道协议),而Q.1990协议在Mc接口的传输遵从29.232协议,Q.1990协议在Nc接口的传输遵从Q.765.5协议。
3.基于R5核心网的结构
基于R5核心网的结构如图1.13所示。
图1.13 基于R5核心网的结构
基于R5核心网在R4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Subsys-tem,IMS)第一阶段的网络结构和协议定义。IMS定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框架,允许在基于IP的基础设施上对声音、视频、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聚合。它填补了两个最成功的通信范式(移动电话和Internet技术)之间的空白,可以对Internet提供的所有服务进行移动接入。
IMS是向ALLIPNetwork业务提供体系演进的一步,将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IMS的主要协议。IMS是解决移动网与固网融合,引入话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