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润磨机状态维护与检修技术
3.5.1 设备的主要功能及结构
3.5.1.1 润磨机设备主要功能
润磨机是球团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干燥后的物料通过带式输送机送入进料漏斗,通过螺旋输送机推入润磨机筒体内,筒体旋转,物料在筒体内介质(φ50~80mm钢球)的冲击和摩擦下,被细磨粉碎。被细磨粉碎的物料随着筒体旋转由进料口逐步向排料口移动,通过篦板将物料排出。磨细后的物料经过充分混合和细化,增大了物料颗粒的表面积,能提高球团矿质量。
3.5.1.2 润磨机的结构
润磨机见图3-21,结构如图3-22所示。
图3-21 润磨机
1-螺旋输送机;2-大齿轮;3-筒体回转部;4-传动装置
图3-22 润磨机结构
1-检修人孔;2-除尘管;3-筒体;4-螺旋输送机;5-进料漏斗;6-主电机;7-主减速机;8-驱动小齿轮;9-筒体上的大齿圈;10-皮带输送机;11-排料口
润磨机主要由螺旋输料装置、筒体回转部、传动装置、主轴承装置、筒内橡胶衬板、喷射润滑装置及电控等部分组成。
(1)筒体回转部。润磨机筒体采用两端法兰加筒体的结构形式,其内壁用螺栓固定有橡胶内衬。筒体尾部下料处为钢篦板,当钢球将料研磨到小于篦板间隙后从排料口排除。筒体两端各连接一中空轴,置于主轴承上。
(2)主轴承装置。主轴承采用调心辊子轴承,承载力大,摩擦阻力小。
(3)传动装置。用于驱动润磨机筒体转动,其传动形式为:电机—减速机—小齿轮—大齿轮筒体。大齿轮与筒体用螺栓连接。
3.5.2 润磨机状态维护内容及周期
润磨机状态维护内容及周期见表3-19。
表3-19 润磨机状态维护内容及周期
(续表)
3.5.3 润磨机常见故障与处理对策
润磨机常见故障与处理对策见表3-20。
表3-20 润磨机常见故障与处理对策
(续表)
3.5.4 润磨机定(年)修主要施工内容
润磨机定(年)修主要施工内容如下:
(1)螺旋输送机支撑轴承更换、螺旋体更换;
(2)筒体内橡胶衬板更换、下料钢篦板更换、钢球更换;
(3)减速机高低速轴更换、润滑油检查更换、联轴器校正;
(4)齿轮驱动装置小齿轮检查与齿轮、大齿轮检查与更换;
(5)润滑、液压部分检查;
(6)各部位衬板更换。
3.5.5 主要检修方法及技术要求
螺旋给料机更换螺旋体
螺旋给料机结构如图3-23,检修步骤和方法如下:
(1)履行停电检修手续,工机具准备到位。
(2)备件检查,确认螺旋叶与轴焊接牢固、螺旋叶无裂纹、表面光滑。
(3)拆除电机地脚螺栓,拆除电机与螺旋体的联轴器,将电机吊走。
(4)拆除螺旋给料机机壳头尾部端盖螺栓,拆除螺旋给料机头尾部轴承座及轴承。现场平台水平方向选点栓挂葫芦,用钢丝绳绑住螺旋机头部螺旋体,利用葫芦将螺旋体从筒体整体拉出。用拉马拆除螺旋体头部端联轴器和轴承。用柴油清洗头、尾部轴承备用。
图3-23 螺旋给料机结构
1-钢结构底座;2-电机;3-头部轴承;4-下料口;5-螺旋体;6-螺旋壳体;7-尾部轴承
(5)将新螺旋体整体推入壳体到位后,测量螺旋体外径与机壳四周之间的间隙,要求螺旋体与机壳之间的最小间隙见3-21。安装恢复清洗好的头尾部轴承,安装恢复头部螺旋体端的联轴器。
表3-21 螺旋体外径与机壳之间的最小间隙(mm)
(6)安装机壳头尾部法兰面,法兰面连接后应紧密,不应有间隙,紧固螺栓。检查电机绝缘后安装电机,通过调整电机垫铁来调整螺旋体联轴器同心度,使电机与螺旋体联轴器的径向轴向误差小于0.08mm,紧固电机地脚螺栓。按记号恢复电机接线。
(7)试车。检查轴承部位无异常发热、振动,壳体结合部位不漏灰为合格。
3.5.6 检修注意事项
检修注意事项见表3-22。
表3-22 检修注意事项
3.5.7 检修技术标准
(1)润磨主减速机与电机的安装,应校准传动轴与减速机输出轴及电动机与减速机输入轴的同心度,中心线同轴度不大于0.3mm,中心线倾斜度不大于1/1 000。
(2)减速机滚动轴承装配时轴承与轴肩或轴承座挡肩应紧靠,并与转轴中心线垂直,在轴上不应有晃动和偏斜。轴承盖与垫圈必须平整,并均匀地紧贴在轴承端面上。如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有间隙,应按规定留出。
(3)减速机加油至油位刻度、应处于浸没齿轮下边缘处,不得将整个齿浸没。
(4)减速机的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变质,因此要定期对润滑油的油质进行检查。油清洁度检查,油应洁净无颗粒、浑浊等现象,否则进行油更换。
(5)减速机输出轴、输入轴,端盖与轴承距离留有0.03~0.05mm窜动间隙,深度游标卡测量。
(6)端盖羊毛毡圈安装,使用前,应先进行清洁,结合面上无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螺栓压紧力应适当。
(7)筒体橡胶衬板结合处平面度误差小于±3mm,安装完毕对螺栓进行点焊。
3.5.8 验收及方法
(1)减速机上盖于机体的结合面应平整光滑,配装严密,用塞尺检测密合性,即使用0.02mm的塞尺插入机体结合面的深度应小于壁厚的1/3。
(2)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铅条直径为间隙的1.5~2倍,通常用软铅丝进行检测。测量铅丝时选用0~25mm的外径千分尺。
(3)用着色法检查齿轮传动啮合面积,可逆转的齿轮,齿的两面均应检查。齿面接触百分比率沿齿高不小于40%,沿齿长不小于65%。(齿接触面积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的面积确定)
(4)主轴承冷却水道应畅通,主轴承不得有渗油、渗水等现象。
(5)润磨机筒内内壁橡胶衬板安装要求平面度误差±3mm,螺栓紧固后对其进行点焊。
(6)仪表、照明、动力、信号等系统应完整、灵活、可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