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
一、国外机器人最新进展
从机器人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有如下几方面的最新进展。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19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2003年的4.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已由过去控制标准的6轴机器人发展到现在能够控制21轴甚至27轴,并且实现了软件伺服和全数字控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基于图形操作的界面也已问世。编程方式仍以示教编程为主,但在某些领域的离线编程已实现实用化。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在机器人系统中已得到成功应用,并实现了焊缝自动跟踪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物体的自动定位以及精密装配作业等,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作业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日本KAWASAKI、YASKAWA、FANUC和瑞典ABB、德国KUKA、REIS等公司都推出了此类产品。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及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机器人操作机已实现了优化设计。以德国KUKA公司为代表的机器人公司,已将机器人并联平行四边形结构改为开链结构,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加之轻质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此外采用先进的RV减速器及交流伺服电机,使机器人操作机几乎成为免维护系统。
(6)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采用并联机构,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高精度测量及加工,这为机器人技术向数控技术的拓展,为将来实现机器人和数控技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意大利COMAU公司,日本FANUC等公司已开发出了此类产品。
(7)网络通信功能的加强。日本YASKAWA和德国KUKA公司的最新机器人控制器已实现了与Canbus、Profibus总线及一些网络的联结,使机器人由过去的独立应用向网络化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机器人由过去的专用设备向标准化设备发展。
(8)高可靠性。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过去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为几千小时,而现在已达到5万小时。
(9)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10)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11)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所谓的机器人化机械是指在传统机械中引入机器人技术,使其具有机器人的功能)。从19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二、国外目前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朝着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同时机构向着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
(2)机器人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编程技术除进一步提高在线编程的可操作性之外,离线编程的实用化将成为研究重点。
(3)多传感系统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多种传感器的使用是其问题解决的关键。其研究热点在于有效可行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特别是在非线性及非平稳、非正态分布的情形下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另一问题就是传感系统的实用化。
(4)机器人的结构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二者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5)机器人遥控及监控技术机器人半自主和自主技术,多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的协调控制,通过网络建立大范围内的机器人遥控系统,在有延时的情况下,建立预先显示进行遥控等。
(6)虚拟机器人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以及临场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和人机交互。
(7)多智能体(multi-agent)调控制技术这是目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主要对多智能体的群体体系结构、相互间的通信与磋商机理,感知与学习方法,建模和规划、群体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8)微型和微小机器人技术(micro/miniaturerobotics)微小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结构、运动方式、控制方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行走技术等方面,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将会引起机器人技术的一场革命。
(9)软机器人技术(softrobotics)主要用于医疗、护理、休闲和娱乐场合。传统机器人设计未考虑与人紧密共处,因此其结构材料多为金属或硬性材料;软机器人技术要求其结构、控制方式和所用传感系统在机器人意外地与环境或人碰撞时是安全的,机器人对人是友好的。
(10)仿人和仿生技术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目前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一些基础研究。
三、国内机器人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现状及近几年的动态,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机器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展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开展以机器人为基础的重组装配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加强多传感器融合及决策、控制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的研究。重点解决我国已研制应用多年的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大力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力争实现喷涂、焊接、装配等机器人的产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