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变交流电压过高导致直流充电模块损坏缺陷

变交流电压过高导致直流充电模块损坏缺陷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充电模块有烧焦痕迹,已损坏。#2、#4充电模块未损坏,缺陷发生时故障指示灯亮,是由于交流进线电压消失发出报警。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缺陷当天交流输入电压确已短时大于242V,故判断模块为过电压损坏。由于输入电压过高,且接触器节点特性不完全相同,接触器节点损坏。

五、110kVLS变交流电压过高导致直流充电模块损坏缺陷

(一)缺陷概况

1.缺陷发生时的现象

2012年7月17日,110kVLS变发生直流系统交流故障,直流充电模块故障,#1、#3充电模块运行指示灯不亮,不能工作,#2、#4充电模块运行指示灯亮,故障指示灯亮,充电屏后有烧焦的气味。直流系统交流失电,站内直流负荷由蓄电池供电。

2.缺陷设备基本信息

110kVLS变#1、#3故障直流充电模块型号为ATC230M10Ⅲ,直流系统接触器型号为LC1-D3210。投运日期为2009年7月28日。

(二)缺陷处理情况

到现场后,检查110kV里山变直流充电屏内交流进线电压三相均为235V左右,接近正常运行值232V。#1、#3直流充电模块运行灯不亮,模块背后保险有烧焦痕迹,#2、#4直流充电模块运行灯亮,故障灯也亮,虽然直流充电模块没有损坏的迹象,但已退出运行。运行人员反映,之前测量损坏的#1、#3模块交流进线发现A相电压偏低,现场再次测量,B、C相电压为235V,A相电压仅有115V。

进一步检查发现,#1交流进线接触器进线端电压正常,出线端A相电压降到115V(当时#1交流进线主供),断开#1交流进线空气开关,发现该接触器已不能返回,测量空气开关节点接触电阻结果为A相64MΩ,B、C相均为0 MΩ,证实该接触器A相节点已损坏。

正常运行时,断开#1交流进线后应由交流配电单元自动切换到#2交流进线主供,测量#2交流进线接触器线圈电压为235V,正负电均导通至接触器线圈,但节点未吸合,判断#2接触器也损坏。

#1、#3充电模块有烧焦痕迹,已损坏。#2、#4充电模块未损坏,缺陷发生时故障指示灯亮,是由于交流进线电压消失发出报警。

更换#1、#2交流进线接触器以及损坏的#1、#3直流充电模块,缺陷消除,直流系统运行正常。

(三)缺陷原因分析

1.10kVI段母线电压

图5-6为10kVI段母线电压曲线图,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7月17日4时至8时期间10kV电压变化较大,最大值为10.68kV,最小值为9.54kV。

img67

图5-6 10kVI段母线电压曲线图

2.10kVWSI回负荷

图5-7为10kVWSI回负荷曲线图,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10kVWSI回在0时到8时左右为负荷高峰期,8时以后负荷呈阶梯式降低。

img68

图5-7 10kVWSI回负荷曲线图

3.0.4kV电压

图5-8为0.4kV电压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月17日04时05分左右电压达到最低值215.86V,在07时55分(8时)左右达到最大值,从历史曲线可见,最高电压可能超过242V。

img69

图5-8 0.4kV电压曲线图

4.7月17日电容器投切情况

表5-5 为#1、#2电容器投切情况表。

img70

表5-5#1、#2电容器投切情况表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在8时左右由于10kVWSI回负荷突降,电容器未及时切除,所以导致电压升高。

5.高频模块损坏

高频模块配置有过压保护功能,交流输入电压超过10%额定电压(220V)即超过242V时模块就有可能损坏或退出运行。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缺陷当天交流输入电压确已短时大于242V,故判断模块为过电压损坏。

6.交流接触器损坏

由于输入电压过高,且接触器节点特性不完全相同,接触器节点损坏。加上高频模块烧坏时产生冲击,#1、#2交流进线接触器均烧坏。

(四)防范措施

1.运行部门在监查时,应注意观察400V站用变电压情况,当负荷变化较快时,应及时投切无功设备,防止系统过电压损坏设备。

2.根据站用变电压等级,如图5-9所示,在直流充电模块交流进线装设400V防浪涌保护器,吸收交流系统过电压,并应按级差配合装设空气开关,防止防浪涌保护器击穿后越级跳闸。

img71

图5-9 雷击浪涌吸收器安装图

3.在负荷变化较大的变电站配置电压无功自动补偿系统(VQC系统),在电压异常时,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设备。

4.在变电站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停运,特别是现场有烧焦痕迹、气味时,运行人员不应试送交流进线空气开关,避免对交流接触器和直流充电模块造成再次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