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砖板建筑技术
陕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曾经是搞震动砖墙板的龙头企业,大板建筑曾经是五公司光辉的一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1987年大板夭折了。甚是可惜!回顾这段历程,也许能给人们一点启示。
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墙体改革热潮,向“秦砖汉瓦”落后的施工面貌挑战。陕西省建筑工程局技术处,在1974年针对陕西地处黄土高原,黏土砖多价廉的特点,决定搞振动砖墙板大板住宅建筑。成立了以王华生为首的设计研究组,商定搞工具式预应力钢筋振动砖墙板。由五公司技术科姚琴华配合,在五公司四队试制了两块振动砖墙板,用工具式预应力钢筋做了起吊、运输试验,均取得成功。证明以工具式预应力钢筋作砖墙板的脱模起吊、运输工具是可行的,能节省大量墙板配筋,进而设计了试建住宅施工图。
1975年,五公司五队进驻西安交通大学施工。在公司技术科刘述光科长的大力宣传推荐下,取得了基建处杨处长的认可、支持,决定将交大一村苹果园拟建的两栋住宅作为“工具式预应力钢筋振动砖墙板住宅”的试建工程。我在此前为筹建陕机院粉煤灰大板住宅曾去北京参观学习过大板施工技术,因此试建工程施工就落到了我的肩上,由我全盘主持施工准备,构件预制和吊装施工。参与施工的工长有丁小久、尚振学、王德运等。该工程为两幢五层并排住宅,建筑面积共4500m2,于1975年11月动工,先施工基础和底层地坪,在一幢房心预制砖墙板,大楼板委托外加工,塔吊施工。在五队职工齐心合力下,于1976年六七月全部吊装完成。省建工局召开总结交流现场会,省市有关部门和各兄弟公司的代表,还有北京、河南、兰州等一些外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由省建工局和五公司领导主持,我汇报了试建工程施工情况和施工体验。与会领导、专家们对试建工程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试建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打响了工具式预应力钢筋振动砖墙板住宅建筑第一炮,促进了大型砖墙板技术的发展。
此后不久,五公司就成立了大板施工队,宋建洲任书记,樊百龄任队长。西安市建三公司、河南、兰州等地也都相继搞起了砖墙板住宅建筑。
预应力工具式振动砖墙板是首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表彰的重大技术革新项目之一,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第五建筑公司并列研制单位,受到表彰,获得了奖状,大大提高了声誉和知名度。
1980年5月,国家建筑工程总局与陕西省建工局签订了《地震区装配式砖板住宅成套技术研究》重大科研项目合同,由建研所和五公司承担具体研究试验任务。对此省市科委大力支持,拨专款在西安市南门外为市科委建两幢砖板住宅,作为试验工程,为五公司大板队解决了缺少施工任务的燃眉之急。
市科委大板住宅为两幢四单元五层,建筑面积6372m2。在樊百龄、瞿应高主持下,于1980年8月动工,1981年建成完工,工程质量良好。省建研所对其作了相当于8级烈度地震的水平冲力试验,完好无损。试验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由于施工任务不足,在1982年初,公司将大板队与木材厂合并,改名为大板综合队,经营大板施工、木材加工、塔吊管理等综合业务。以木材厂为基地,开始建砖墙板生产线。此前砖墙板都是委托局构件厂生产或现场预制,大板队管吊装施工。大板队至此(从1976~1981年)共完成了三万多平方米砖板施工任务。
1982年7月,省科委向省建五公司下达了《振动砖墙板施工技术扩大试验研究》课题任务,签订了专项合同,拨了七万元经费。
1982年末我接任大板综合队队长。我偏爱大板施工,此前在技术科就曾主动宣传推荐,揽大板工程,以免费设计揽得了新城区物资局景龙池大板住宅。提供砖墙板资料,供其自行设计,揽得水电设计院景龙池大板住宅工程。还设计了两幢公司自建大板住宅,为大板队解难。上任后我把承揽施工任务放在第一位,见缝插针,积极向建设单位宣传、推荐大板。并与省建研所商定分工合作进行大板工程设计。他们负责地基基础设计和出施工图纸,我们负责配板等上部工程设计,以缩短工程设计工期和便于提前安排构件生产,缩短施工周期。
1984年初,我向省委主管基建的闫成义工程师推荐并承诺当年竣工,揽到省委建国路大板住宅工程。该工程六层,5598m2。元月开始清理现场,委托设计。地基采用最经济的1m直径灰土井柱,于二月末开始施工。由于直径小,数量多,井又深,只能人工挖,手夯回填;加之为保施工质量,干容重检测控制很严格,因而施工进度很慢。拖延到五月份才转入基础施工。尽管上部构件早已制好配齐,但按规定不能报工作量,以至大板综合队连续几个月未完成生产计划,没有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到七八月该工程全部吊装完成,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实现了我年初的承诺,凸显了大板建筑工期短的优点。我编制的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后来被李少鹰、连国强、崔根成联名投稿,根据主编提出的修改要求,由罗贤辉修改定稿,编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于1989年在全国发行。李少鹰被列为编写人员,连国强、罗贤辉、崔根成被列为参加编写人员。
1984年12月,五公司举办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陕西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组织的《地震区装配式砖板住宅建筑成套技术》《振动砖墙板施工技术扩大试验研究》科研专题鉴定会。我执笔撰写的施工总结资料《砖板制作工艺及操作要点》《砖板住宅建筑的施工及操作要点》《砖板住宅建筑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被列入前一项目鉴定资料,《振动砖墙板施工技术扩大试验研究完成情况报告》被列为后一项目的主要技术文件。这两个科研项目均获得认可,鉴定通过,圆满完成。
1985年3月,我随李克俭副经理赴喀麦隆搞工程,离开大板综合队。在我任队长、副队长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大约承揽到七万多平方米大板工程任务。改进完善了砖板制作工艺,建成了能配套生产砖墙板和预应力钢丝大楼板的生产线。集构件生产,运输,吊装,装修于一体,建成了四万多平方米的砖板住宅。在生产组长陈杰的配合下,参与完成了约六万平方米的砖板住宅设计。还创造性地采用底层用砼墙板措施将砖板住宅由建五层提高到建六层,设计了809库、省委、无线电讯局、黄河厂等工程。采用插入现浇块的方法扩大砖板住宅进深。针对外墙板保温性能差,接缝冷桥结露,造价高等弊端,将外墙改为现砌空心砖墙,创建了内板外砌砖砖板结构形式,使砖板住宅造价与砖混相当。用于机械化公司院内大板住宅、油脂研究所等工程。
1987年,大板综合队干完了我承揽、设计的工程后,再无大板施工任务,公司决定撤销。大板施工从此夭折,年仅十一岁多,总共建成了约十三万平方米砖板建筑。
我对大板建筑情深意长,为它花费了十多年心血,对其夭折感到甚是惋惜!这是已研究成功、成熟的建筑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是改变传统落后施工面貌的有效途径,只是由于宣传不力,用人不善,决策失误而导致夭折。据说黄河厂后续工程仍想建大板住宅,但大板队撤销,生产线已毁,无力回天。
环顾全国,各类大板建筑也都相继偃旗息鼓。机械、运输费用比重大,建造成本高,推广不开是通病,更不适用于向高层发展的商品房,被淘汰是必然结果。留下的教训是:以重型预制构件为特色的所谓“四化”建筑工业化道路走不通,应引以为鉴,探求新途。
大势所趋,砖板夭折亦是必然。回顾其短暂经历,乃革新建筑工艺之志未酬,不甘心,又无力回天的叹息而矣!
期 盼
投身建设爱革新,业绩平庸小有成。
不谋名利无权术,尽作嫁衣为他人。
砖板施工算一件,业成闲置未如愿。
年迈无能难继业,望洋期盼后来君。
汪周咏
2006年9月为陕建五公司编志而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