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图称为什么

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图称为什么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投射光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绘制得出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正投影图的基本特征如下:设想空间中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即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由此可知,物体的三面投影之间存在下列的对应关系。在绘制正投影图时,为简便起见,可以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而只用投影面的交线即投影轴表示,如图9-5所示。

§9.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9.2.1 正投影图的特性

投射光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绘制得出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正投影图的基本特征如下:

1.平行性

空间平行的两直线,其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相互平行。

2.实形性

直线和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则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或平面的实形。

3.从属性

点在直线(或平面)上,则该点的投影一定在直线(或平面)的同面投影上。

4.积聚性

直线、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则在该投影面上的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而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

5.定比性

点分线段之比,投影后该比例保持不变;空间平行的两线段长度之比,投影后该比例不变。

6.类似性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则在该投影面上平面的投影面积变小了,但投影的形状仍与原形状类似。

9.2.2 三投影面体系

设想空间中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即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三个投影面的交线为三根相互垂直的轴,分别用OX轴、OY轴、OZ轴表示,三个投影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如图9-3所示。

img290

图9-3 三面投影体系

若有一个物体在由V面、H面、W面围合的空间内,由三组透视光线照射物体,则在V、H、W投影面上分别形成三个投影图。光线从前向后投射在V面,称为正面投影图;光线从上向下投射在H面,称为水平面投影图;光线从左向右投射在W面,称为侧面投影图。投影图的画法规定:物体的可见面投影用实线表示;不可见面上如有被遮挡的部分,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由于三个投影图是分别投影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上,如图9-4(a)所示,在投影体系中,利用正投影原理将物体分别向这三个投影面上进行投影,就会在H、V、W面上得到物体的三面投影,分别称为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实际制图时,是要把三个投影图画在一个平面内,需将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平面展开摊平为一个平面,即V面不动,H面以OX轴向下旋转90°,W面以OZ轴向右旋转90°,使它们与V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如图9-4(b)所示。这样,就得到了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的三个正投影图,也就是物体的三面投影图,如图9-4(c)所示,这时OY轴分为两条,在H面上的记为YH,在W面上的记为YW。

在投影体系中,物体的OX轴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度,OY轴方向的尺寸称为宽度,OZ轴方向的尺寸称为高度。如图9-4所示,由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可知,物体的水平投影反映物体的长和宽,正面投影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侧面投影反映物体的宽和高。由此可知,物体的三面投影之间存在下列的对应关系。

img291

图9-4 物体三面投影的形成

(1)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的长度必相等,且相互对正,即“长对正”。

(2)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高度必相等,且相互平齐,即“高平齐”。

(3)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的宽度必相等,即“宽相等”。

在三面投影图中,“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绘制投影图必须遵循的对应关系,也是检查投影图是否正确的重要原则。

在绘制正投影图时,为简便起见,可以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而只用投影面的交线即投影轴表示,如图9-5所示。

img292

图9-5 三个正投影图的相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