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结晶过程中,液-固两相共存并保持恒温,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间的差值称为过冷度,用ΔT表示,ΔT=T0-T1。实践证明,金属结晶总是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的,即总是存在一定的过冷度。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不同;金属的纯度愈高,结晶时过冷度愈大。当以上两个因素确定之后,过冷度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一般情况下,冷却速度愈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愈低,因而过冷度也就愈大。

一、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金属的结晶可用热分析法来研究,其装置如图2-14所示。实验时先将纯金属放入坩埚中加热至完全熔化状态,然后将液态金属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用热电偶测量其温度,并用x—y记录仪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数据在温度—时间坐标平面绘制成图,便得到了图2-15所示的冷却曲线。

img57

图2-14 热分析法装置示意图

由图2-15可见,当温度高于T1时,金属为液态,由于液态金属散热,温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T1时,金属开始结晶。在结晶过程中,液-固两相共存并保持恒温,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这是由于金属开始结晶后释放出结晶潜热,结晶潜热刚好补偿了系统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所致。当时间延续至平台端部时,结晶结束。此后,高温的固态金属继续散热,温度继续下降,直至室温。冷却曲线上平台所对应的温度T1就是试验测出的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

img58

图2-15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纯金属在无限缓慢冷却(平衡冷却)条件下的结晶温度称为理论结晶温度(熔点),用T0表示。但在上述试验及实际生产中,由于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较快,液态金属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时并不能结晶,即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其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间的差值称为过冷度,用ΔT表示,ΔT=T0-T1

实践证明,金属结晶总是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的,即总是存在一定的过冷度。过冷度与金属的本质和纯度有关。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不同;金属的纯度愈高,结晶时过冷度愈大。当以上两个因素确定之后,过冷度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一般情况下,冷却速度愈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愈低,因而过冷度也就愈大。反之,则过冷度愈小。但是,无论冷却速度多么缓慢,金属也不可能在其理论结晶温度结晶,即对于一定的金属来说,存在一个过冷度的最小值,若过冷度小于这个值,结晶就不能进行,故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实际生产中一般常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过冷度的大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