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板固定全位置操作技巧

管板固定全位置操作技巧

时间:2023-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左侧焊除焊道始端和末端外,其他部位的操作均与右侧焊相同。当左侧焊道于12点处与右侧焊道相连接时,须以挑弧焊或间断熄弧焊施焊。由4点处的打底焊道表面向6点处以划擦法引弧。待熔池将凝固时,迅速在其前方15mm处的焊道边缘处引弧,切不可直接在弧坑上引弧,以免因电弧的不稳定而使该处产生密集气孔。

三、管板固定全位置操作技巧

全位置固定管板的位置如图4-25所示。

1.打底焊

施焊前需将待焊处的污物除净,采用直径3.2mm的焊条,焊接电流95~105A。要求充分熔透根部,以保证底层焊接质量。操作时可分为右侧与左侧两部分(图4-26)。在一般情况下,先焊右侧部分,因为在以右手握焊钳时,右侧便于在仰焊位置观察与焊接。

img135

图4-25 全位置焊固定管板

img136

图4-26 左侧焊与右侧焊位置

(1)右侧焊。

①引弧。由4点处的管子与底板的夹角处向6点以划擦法引弧。引弧后将其移到6~7点之间进行1~2s的预热,再将焊条向右下方倾斜,其角度如图4-27所示。然后压低电弧,将焊条端部轻轻顶在管子与底板的夹角上,进行快速施焊。施焊时,要使管子与底板达到充分熔合,同时焊层也要尽量薄些,以利于与左侧焊道搭接平整。

img137

图4-27 右侧焊时的焊条角度

②6~5点位置的操作。用斜锯齿形运条,以避免焊瘤的产生。焊接时焊条端部摆动的倾斜角度是逐渐变化的。在6点位置时,焊条摆动的轨迹与水平线呈30°夹角;当焊至5点时,夹角为0°(图4-28)。运条时,向斜下方摆动要快,到底板面(即熔池斜下方)时要稍作停留;向斜上方摆动相对要慢,到管壁处再稍作停顿,使电弧在管壁一侧的停留时间比在底板一侧要长些,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管壁一侧的焊脚高度。运条过程中始终采用短弧,以便在电弧吹力作用下,能托住下坠的熔池金属。

img138

图4-28 6点~5点位置时的运条

③5~2点位置的操作。为控制熔池温度和形状,使焊缝成形良好,应用间断熄弧或挑弧焊法施焊。间断熄弧焊的操作要领为:当熔敷金属将熔池填充得十分饱满,使熔池形状欲向下变长时,握焊钳的手腕迅速向上摆动,挑起焊条端部熄弧,待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将凝固时,焊条端部迅速靠近弧坑,引燃电弧,再将熔池填充得十分饱满。如此引弧、熄弧不断进行。每熄弧一次的前进距离为1.5~2mm。

在进行间断熄弧焊时,如果熔池产生下坠,可采用横向摆动,以增加电弧在熔池两侧的停留时间,使熔池横向面积增大,把熔敷金属均匀分散在熔池上,使其成形平整。为使熔渣能自由下淌,电弧可稍长些。

④2~12点位置的操作。为防止因熔池金属在管壁一侧的聚集而造成焊低脚或咬边(图4-29),应将焊条端部偏向底板一侧,按图4-30所示方法,作短弧斜锯齿形运条,并使电弧在底板侧停留时间长些。如采用间断熄弧焊时,在2~4次运条摆动之后,熄弧一次。当施焊至12点位置时,以间断熄弧或挑弧法,填满弧坑后收弧。

img139

图4-29 产生焊脚偏低和咬边的位置

img140

图4-30 2点~12点位置的运条

(2)左侧焊。施焊前,将右侧焊缝的始、末端熔渣除尽。如果6~7点处焊道过高或有焊瘤、飞溅时,必须进行修整或清除。左侧焊除焊道始端和末端外,其他部位的操作均与右侧焊相同。

①焊道始端的连接。由8点处向右下方以划擦法引弧,将引燃的电弧移到右侧焊缝始端(即6点位置)进行1~2s的预热,然后压低电弧(焊条倾斜角度及其变化情况见图4-31),以快速小斜锯齿形运条,由6点向7点进行焊接,但焊道不宜过厚。

②焊道末端的连接。

img141

图4-31 右侧焊道与左侧焊道始焊端的连接

a—连接时的焊条角度;b—连接后的焊条角度;c—右侧焊缝

当左侧焊道于12点处与右侧焊道相连接时,须以挑弧焊或间断熄弧焊施焊。当弧坑被填满后,方可挑起焊条熄弧。

2.盖面焊

采用直径3.2mm的焊条,焊接电流100~120A。操作时也分右侧焊与左侧焊两个过程,一般也是先右侧焊,后左侧焊。施焊前,须将打底焊道上的熔渣及飞溅全部清理干净。

(1)右侧焊。

①引弧。由4点处的打底焊道表面向6点处以划擦法引弧。引燃电弧后,迅速将电弧(弧长保持在5~10mm)移到6~7点之间,进行1~2s预热,再将焊条向右下方倾斜,其角度如图4-32所示。然后,将焊条端部轻轻地顶在6~7点之间的打底焊道上,以直线运条施焊,焊道要薄,以利于与左侧焊道连接平整。

img142

图4-32 盖面焊(右侧)的焊条角度

②6~5点位置的操作。该处须采用斜锯齿形运条,其操作方法与焊条角度同打底层操作。运条时由斜下方管壁侧的摆动要慢,以利于焊脚的增高;向斜上方移动要相对快些,以防止产生焊瘤。在摆动过程中,电弧在管壁侧停留的时间比在管板侧要长一些,这样,才能有较多的填充金属聚集在管壁侧,从而使焊脚得以增高。为保证焊脚高度达到所要求尺寸,焊条摆动到管壁一侧时,焊条端部距离底板表面应比焊脚高2mm左右,如图4-33所示。当焊条摆动到熔池中间时,应使其端部尽可能离熔池近一些,以利于短弧吹力托住因重力作用而下坠的液体金属,防止焊瘤的产生,并使焊道边缘熔合良好,成形平整。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出现熔池金属下坠或管子边缘未熔合现象时,可增加焊条摆动的速度。当采用上述措施仍不能控制熔池的温度和形状时,必须采用间断熄弧法。

img143

图4-33 盖面层(右侧)焊条摆动距离

img144

图4-34 盖面层(右侧)间断熄弧法示意图的运条

③5~2点位置的操作。由于此处温度局部增高,在焊接过程中,电弧吹力不但起不到上托熔敷金属的作用,而且还容易促进熔敷金属的下坠。因此,只能采用间断熄弧法:即当熔敷金属将熔池填充得十分饱满并欲下坠时,挑起焊条熄弧。待熔池将凝固时,迅速在其前方15mm处的焊道边缘处引弧,切不可直接在弧坑上引弧,以免因电弧的不稳定而使该处产生密集气孔。再将引燃的电弧移动到底板侧的焊道边缘上停留片刻。当熔池金属覆盖在被电弧吹成的凹坑上时,将电弧向下偏5°的倾角,同时通过熔池向管壁侧移动,使其在管壁侧再停留片刻。当熔池金属将前弧坑覆盖2/3以上时,迅速将电弧移到熔池中间熄弧,间断熄弧如图4-34所示。在一般情况下,熄弧时间为1~2s,熄弧时间为3~4s。相邻熔池重叠间距(即每熄弧一次,熔池前移距离)为1~1.5mm。

④2点~12点位置。该处逐渐成为类似平角焊接的位置。由于熔敷金属在重力作用下,易向熔池低处(即管壁侧)聚集,而处于焊道上方的底板侧又容易被电弧吹成凹坑,形成咬边,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焊脚尺寸。因此应采用由左(管壁侧)向右(底板侧)运条的间断熄弧法,即焊条端部在距离原熔池10mm处的管壁侧引弧,然后将其缓慢移至熔池下侧停留片刻,待形成新熔池后再通过熔池将电弧移到熔池斜上方,以短弧填满熔池,再将焊条端部迅速向左侧挑起熄弧。当焊至12点处时,将焊条端部靠在打底焊道的管壁处,以直线运条至12点与11点之间收弧,为左侧焊道的末端接头打好基础。焊接过程中,可摆动2~3次再熄弧一次,但焊条摆动时向斜上方要慢,向下方要稍快。在此段位置的焊条摆动路线如图4-35所示。在焊接过程中,更换焊条的速度要快。再引燃电弧后,焊条倾角须比正常焊接时向下倾斜10°~15°,并使第一次燃弧时间稍长一些,以免接头处产生凹坑。右侧盖面焊盖面层焊缝成形如图4-36所示。

img145

图4-35 盖面层(右侧)间断熄弧焊时

img146

图4-36 盖面层(右侧)焊缝成形示意图

(2)左侧焊。施焊前,先将右侧焊道的始、末端熔渣除尽,如果接头处有焊瘤或焊道过高,须加工平整。

①焊道始端的连接。由8点处的打底焊道表面,以划擦法引弧后,将引燃的电弧拉到右侧焊缝始端(6点处)进行1~2s的预热,然后压低电弧。焊条倾角与焊接方向相反,如图4-37(a)所示。6~7点处以直线运条,逐渐加大摆动幅度,摆动时的焊条角度变化如图4-37(b)所示。摆动的速度和幅度由右侧焊道搭接处(6~7点之间的一小段焊道)所要求的焊脚速度、焊道厚度来确定,以获得平整的搭接接头为目的。

img147

图4-37 焊缝连接时的焊条角度与运条

1—连接时的焊条角度;2—连接后的焊条角度

②焊道末端的连接。当施焊至12点处时,做几次挑弧动作将熔池填满即可收弧。

左侧焊的其他部位的焊接操作,均与右侧焊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