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灾民安置是一个系统工程
客观来看,因为地震灾难的特殊性质,地震及余震过后进入安全期必须有一个缓冲期,再加上此次八级地震对一些灾区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肯定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如何合理安排好灾区人民在这段时间内的生活安置直至重建家园工作完成,必将是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系统工程。
灾民安置是当前灾后重建工作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按规划抓紧过渡安置房建设。安置活动板房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安置,房内配备厨房和卫生间;另一类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多人间,每间3~4人,主要用于安置在地震中丧失家属的人,合居可免除个人的恐惧感和孤独感,更有利于身心恢复。二是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灾民安置居住点的治安、生活、卫生防疫等综合管理,各级职能部门要深入各安置地分类指导,及时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安全过渡。
以灾民安置推动城乡格局转变,以人口和产业迁移推动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在城市之外的村镇重建问题上,需要进行城乡统筹,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的聚集区,如镇区和中心村,建立综合设施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四川一些偏远村庄已出现空心村现象,一些地区的地质结构不适宜生活居住。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在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并从城镇体系角度推进行政区划的调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利用灾后重建,适当发展和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乡镇合并,迁村并点,地震造成许多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许多断裂带、山体滑坡、泥石流。一些乡镇和村庄处在断裂带上,不适宜居住。有些村庄偏远、人口较少,个别已成为空心村。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乡镇合并,迁村并点,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灾后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