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乡村治理机制
推进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从2008年7月开始,围绕灾后重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彭州开始探索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经过两批44个村(社区)的试点,初步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社会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市场主体、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简称为“131N”村级治理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彭州在171个村成立了重建议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让群众在选址、规划、重建方式、户型确定、土地权属调整、建设单位选择等各个环节中当家做主,真正把知情权、选择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自主解决问题。目前,已经民主推选并确认村民代表19912人,成立村民小组议事会4366个,成立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355个,有村议事会成员11249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1810人。彭州将这些机制在全市推广,一些部门还在自己的业务工作中充分运用了这一成果,取得了明显成绩。如民政局用这一机制重新确定了全市的低保户,综治办运用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得到了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在实践中,彭州不断检查村级班子运行、民主选举、村民议事会结构比例、议事日制度落实等关键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深化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着力建立常态化的机制。组织部长带着“流动课堂”亲自授课,逐镇开展三级干部基层基础工作专题培训;制定了村级治理机制实施细则,编制指导手册并下发到镇村干部手中。
在“鹿鸣荷畔”A标段187套灾后永久性住房分配工作中,基层治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房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摸清情况(2009年1月7~9日)。镇政府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对每幢楼、每套房的朝向、户型、面积等详细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对每幢楼、每套房进行编号。还再次对首批分房的受灾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核准。第二阶段:征求意见(2009年1月11~12日)。镇村干部、35名议事会(议事小组)成员分别到各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并逐户收集群众的分房意见和要求。议事会汇总121户群众的分房意见和要求,共梳理出57条,出现了“人人有一套方案,人人有一个意见”的局面。第三阶段:议定分房原则(2009年1月13~16日)。汇总意见后,议事会召开了三次会议,议定分房原则。第一次分房会议,筛选出过于偏激的意见,保留了32条意见;第二次分房会议,对32条意见进行筛选,确认了12条群众较为认可的意见;第三次分房会议,对12条意见再次进行研究,最后浓缩为5条分房原则,即“以社划片,占地分区,安排就近,社内抓阄,照顾弱势”。每次会议结束后,议事会成员都将取消的意见逐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释,并将议事会议定的事项向群众宣传,再次征求意见。第四阶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分房方案(2009年1月16日)。5条分房原则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后,召开了64名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分房方案(300多名村民旁听)。在会上,每个村民代表畅所欲言,并对分房原则逐条进行了表决。分房方案通过后,以村委会名义发公告公示。第五阶段:成立分房小组实施分房(2009年1月17~18日)。分房方案公示结束后,村委会将方案以告知书的形式发给各户;并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有议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7人分房小组,严格按照5条原则落实抓阄分房,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分房任务,群众满意度达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