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性”规划原则创新灾后重建规划经验

“四性”规划原则创新灾后重建规划经验

时间:2023-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03年成都市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起,就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变“城市规划”为“城乡规划”,将广大农村纳入规划。随后,该思路得到深化,形成了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四性”规划原则。“四性”规划原则不仅在灾区适用,而且被提炼成新农村的规划原则。

8.1.1 “四性”规划原则创新灾后重建规划经验

从2003年成都市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起,就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变“城市规划”为“城乡规划”,将广大农村纳入规划。在这次灾后重建中,这一理念得到升华。2008年8月16日,四川省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到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调研农房重建,提出了灾后农房重建规划原则:灾后住房重建规划一定要与当地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时要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体现多样性、相融性和共享性,体现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形成布局高低错落、样式别具一格、顺乎自然、浑然天成、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特色和风格,特别要避免把城市小区简单克隆到农村。围绕这一思路,形成了“鹿鸣荷畔”这一样本。随后,该思路得到深化,形成了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四性”规划原则。彭州的459个农房重建点都力争做到符合“四性”原则,以459个重建点的形成,最终绘就城乡一体化的美好画卷: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四性规划”还强调了重建的相关衔接配套。一是搞好规划间衔接。比如,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之间的衔接;城乡建设规划与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同步;二是强化建设配套。分别按照“1+13”“1+11”的标准,配套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配套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八类设施,实施公共服务集中优化布局,还要做到“四通”,即通水、电、路、光纤,高质量实施灾后重建,实现灾区提升型发展。

“四性”规划原则不仅在灾区适用,而且被提炼成新农村的规划原则。灾后新农村建设的“四性”规划原则源于彭州市,并推广到整个成都市的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