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灾区产业恢复提升经验

灾区产业恢复提升经验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彭州市对列入国家淘汰类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并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不具备恢复生产条件的企业,予以淘汰。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彭州市注意抓住灾区产业重构的重大机遇,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特色优势培育农业空间布局调整,恢复重建粮食、蔬菜、猕猴桃、中药材、畜禽类、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彭州市主要从受灾恢复性重建、市场重建和发展项目新建三个方面入手,做好龙头企业灾后重建。

8.1.7 灾区产业恢复提升经验

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依存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就是该区域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演进发生。因此,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就应当围绕产业演进展开。如果某个区域没有相应的产业演进发生,政府要在这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就只能是一相情愿。而灾后重建不仅意味着商机,它还以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和史无前例的规模性为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契机。但灾后恢复重建绝不是历史重现,要大力吸收先进技术,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灾后重建可能会带动实现部分产业升级,因为在旧设备损毁的前提下,企业在重建过程中可能会提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含量,比如将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因素纳入灾后重建中来,而不是简单地复原过去的设备装置。

产业升级要和当地的资源禀赋相结合。例如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就要注意是否具有相应的研发力量,是否具备相应的人才和硬件设施。因此,实现彭州市的产业升级首先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其次,应考虑对当地群众的影响,如能否增加就业、能否有利于群众生活等;最后,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国企业在政府的束缚下不具备太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可能对地震做太多的相关研究。现在,我国许多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并具备创新发展的动机,可以从本次地震中寻找创新的契机,尤其在建材、施工工艺建筑设计领域,可能出现创新。

从彭州市的实践分析来看,彭州市抓住了灾后重建的契机,构建了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即从推进产业演进入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多元化,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充分发展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失地农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彭州市对列入国家淘汰类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并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不具备恢复生产条件的企业,予以淘汰。同时积极发展灾后重建所需建材类产品,新建中国节能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新型墙材生产线、中国四川兰丰建材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建设,主动承载产业转移。彭州工业开发区以提升现有的优势产业,积极培养和发展塑胶、家纺服装主导产业,濛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

其次,优化生产力布局。彭州市引导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引导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工业企业通过“飞地”或共建工业园的形式向区域外搬迁。在彭州工业开发区创建川闽产业园,承接对彭州进行对口支援的福建省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再次,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地震使彭州市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彭州市抓住灾后重建给农业带来的产业重构这一历史机遇,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特色优势,优化生产布局,重点突破“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以打造特色产业链为主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升级。

最后,依托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彭州市注意抓住灾区产业重构的重大机遇,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特色优势培育农业空间布局调整,恢复重建粮食、蔬菜猕猴桃中药材、畜禽类、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建立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和流通体系。同时以对口援助地区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方面取得超常规的突破。彭州市主要从受灾恢复性重建、市场重建和发展项目新建三个方面入手,做好龙头企业灾后重建。以其为主要依托,促进灾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都能实现重大进展,进而有效地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