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的功能分析
彭州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个具有彭州特色的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功能在于:为灾后重建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推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彭州市构建的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模式为灾后重建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灾后重建不仅意味着商机,它还以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和史无前例的规模性为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契机。彭州市就把产业升级作为灾后重建的长远目标,大力吸收先进技术,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建立了融资机制,为灾后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其次,彭州市把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彭州市以住房建设为重点,确保受灾群众又快又好安居,大力优化发展基础条件,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时,彭州市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使用政府及社会的灾后重建资金,由政府组织对农民安居房的设计,严格遵循农民安居房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监控工程质量,统一规划完善农民社区的功能布局,改善农民社区居住环境,为灾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构建了新型的城乡建筑形态。
再次,彭州市把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结合起来的发展模式实质上是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推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以及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彭州市构建的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有益探索。首先,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构建和谐社会,其本质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彭州市把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发展模式,正是在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上缩小城乡居民在福利水平、生活质量和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使城乡居民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其次,这种发展模式推进了彭州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彭州市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新的规划布局,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确定其适合的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各种产业的提档升级。此外,彭州市还采取了适当的农村土地向规模集中的手段,通过与社会资本的结合,提高农村土地的经营效益,使农业产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彭州市还确立了扩大灾后重建成果,巩固发展势头,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形成了“一重一轻工业结构优化工程”“一主两次城市建设提升工程”“两河流域综合示范工程”“基层基础保障工程”“新市民建设工程”等统筹城乡“五大示范工程”的思路和部署,加快推进成都市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即加快四川石化项目建设,着眼塑胶产业高端,发展现代石化产业;围绕“一中心五园区”,突出抓好童装、家纺和休闲服装,建成护国小区社区家庭车间,发展现代家纺服装产业;融入田园城市理念,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推进一批田园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两河流域综合示范工程”,恢复和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努力争取将“两河流域”打造为“世界田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基础保障工程”,促进城乡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展“新市民建设工程”,举办彭州民居社戏节、民居课堂、市民读书月、田园赏花节、美丽民居创建、壁画村建设、自主创业等特色活动,提升新市民思想道德水平,加快培养新型市民。随着“五大示范工程”的深入推进,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必将结出更多硕果,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总之,虽然彭州市的灾情很严重,但彭州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统筹、灾后重建的“一二二一”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建方针,将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了灾区重建任务的顺利开展,确保了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同时借鉴成都市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了一个具有彭州特色的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彭州特色的灾后重建道路,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也为其他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