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交际概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社会的逐步完善,人们出于相互间交往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社会文化内涵及时代特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约定俗成,被人们视为在公共关系交往中理应共同遵守的,即所谓公共关系礼仪。
9.1.1 交际的含义
交际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常见的社会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交际。交际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曾精辟地概括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交际则为一种“人类机能”。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交际又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往往由其从事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交往活动方式所构成。社会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频繁的交往。正是在这层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社会关系称为“交往形式”、“交往方式”或“交往关系”。可见,如果人与人之间断绝了交际,那就不仅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而且必然导致各种社会关系的解体,整个社会也就因此停止了运转,人类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谓交际,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应酬。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进而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友情、建立友谊的目的。人际交往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关从业人员广结人缘的需要。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历史积累,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继承和发展优良的交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和熟悉国际交际礼仪和各民族的习俗,用以指导我们的交际活动,既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高尚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个人的生活与事业的成功。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交际是人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交际是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联结成社会网络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持社会有机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纽带。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人们比以往更渴望理解,更渴望沟通,更渴望文化生活和精神交往,而交际恰似劳动、语言和闲暇一样,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没有了交际,就没有了人和人类社会。
9.1.2 交际的类型
人际交往的内容、形态、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认识和把握人际交往类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根据与交往对象的关系,可以把人际交往分成四种:第一,血缘人际交往。即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交往,包括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交往,兄弟姐妹间的交往,亲戚之间的交往等。第二,地缘人际交往。即以相同的地理位置为纽带而结成的人际间交往,这种交往有明显的层次性,从邻里、同村、同乡、同县、同省直至同一个国家的人之间都存在这种交往。第三,业缘人际交往。即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同学、同事、师生、师徒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往,等等。第四,异性人际交往。即男女之间的交往,包括恋人间的交往,异性朋友间的交往等。
根据交往的规模大小,可以把人际交往分为六种:第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第二,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交往。第三,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往。第四,群众与群体之间的交往。第五,群体与组织之间的交往。第六,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往。
根据交往的方式,可以把人际交往分为四种:第一,口头语言交往。即通过有声的口头语言进行的交往。第二,非语言交往。即借助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第三,书面交往。即运用写信、发通知、发布告、打电报等书面文字进行的交往活动。第四,大众传播交际活动。即用现代传播为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信息交流等活动。
根据交往的正式程度,可以把人际交往分为两种:第一,正式交往。即经过有关方面的批准,并依法按程序或仪式进行的社交活动。比如:外交活动、谈判活动、信息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第二,非正式交往。即不受某种组织制约,主要由友谊与人际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交活动。比如,个人生日晚会、家庭舞会、各种“沙龙”活动等。
此外,还有单向交往和双向交往,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长期交往和短期交往,有意识交往和无意识交往,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等。
当然,上述关于人际交往的种类是以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的,因此它们往往是相容的,特别是在实际交往中,各种交往类型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
9.1.3 交际的特征
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互动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样,单个人所进行的活动还不能称为交往。凡交往必须是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结果是使双方都受到影响。
第二,特定的目的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均始于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某种动机,也就是交际的目的。这种交际的目的,可能是关于物质方面的,也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可能是出于长期的奋斗目标,也可能是近期的某种利益。总而言之,人们进行任何的交往活动都必定是有其动机的,而这种动机与其要达到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第三,交往的社会性。人际交往是由劳动分工所决定的。由于分工,在交往中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一种社会配合。此外,人们的交往总是受到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等条件的限制。人际间的交往水平并非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它将随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交往的认知性。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相互觉察、了解以及彼此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认知。并且,伴随着交往中相互认识的深入,每个人都会有感情的移入,将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或喜欢,或厌恶;或感情浓郁,相见恨晚,或感情冷漠,可有可无。
9.1.4 交际的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此,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1.尊重他人原则
尊重别人往往是获得别人尊重的重要前提。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如果你懂得尊重别人,将会获得对方加倍的尊重,从而为进一步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如果由于你不懂得尊重别人而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那么你也将会得到别人的惩罚。所以,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
2.平等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人们的社会变化也必须是平等的。在社会交往方面,这种平等原则主要体现为组织与其公众的彼此尊重,与竞争对手的平等竞争,谈判中的民主协商,经济活动中的等价交换等。总之,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相处,平等才能深交,所以,平等是交往的重要原则。当然,平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这里强调的是相对的平等。平等受到各种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公关从业人员应当根据公众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3.真诚原则
真诚,即真心诚意、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待人情真意切、诚恳热情。真诚是一种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凡能以真诚态度待人接物者,必能获得别人的尊敬、赞许和好感,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真诚,才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诚心诚意地对待顾客,同时也就能取得顾客的喜爱和信任,获得顾客的支持和合作。真诚的魅力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在人际交往中,应自觉遵守这一原则。
4.信用原则
所谓信用原则,就是指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敢于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让别人信得过,从而赢得信誉。所谓“一诺千金”,正是人们对这一原则的生动反映。崇高的信誉对组织来说,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拥有它,就会兴旺发达,失去它,就要衰落颓败。古往今来,许多企业都十分注意“取信于民”、“以信为本”的经营准则,这是他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千金易得,信誉难求”,这说明信誉的取得是不容易的。“一瞬失信誉,百年未易复”,这又说明丢失信誉是很容易的,一旦失去信誉,要恢复是很难的。所以,讲求信用原则,并非是权宜之计,而是要自始至终、长期不懈地坚持。
5.互惠原则
所谓互惠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开展人际交往活动中,彼此都能从中获得实惠,包括获得物质方面的利益、精神方面的满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公共关系方面看问题,“与自己的公众对象一起发展”,正是体现了这种互利互惠的原则。这种互利互惠的原则,体现在心理上的互慰,精神上的互益,物质上的互酬,行为上的互助。人们通过正常的社会交往,除了相互认识、广交朋友以外,还能从中各得其所。这种互惠原则,使交往的双方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从而有利于双方友好关系的顺利发展,保证了人际交往的长期性和稳固性。当然,这种互惠原则应该是建立在符合社会利益和不损害第三者利益的基础上的,否则它就是不道德的,从而就会失去其意义。
6.宽容原则
所谓宽容原则,就是指与人交往中要心胸宽大、有容人之量、善于理解和谅解别人;同时忍耐性要强,不斤斤计较别人的缺点错误,必要时能委曲求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必然也有其缺点和短处,如果找一个完全没有缺点毛病的人做朋友,那么这个人就永远没有朋友。因此,宽容忍让乃是人的一种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高境界。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谁就易于获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当然,对于那些确实属于刁蛮无礼或屡教不改的人,则应采取宽恕与严加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对待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