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视化制作是充分发挥计算机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在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进行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的校正精度将直接影响三维可视化制作精度。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系列动画图制作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遥感影像数字处理: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是数字地质勘察工作中信息提取的重要环节。图像处理的目的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投影差改正、地理编码、图像镶嵌、图像增强以及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不同分辨率的多波段遥感图像数据融合等,最终制作出统一规格标准的高质量遥感图像,提高数字地质解译应用效果。
多类型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是一种通过高级影像处理技术来复合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单一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类型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减少模糊度,以增强影像中信息透明度,提高图像解像力和解译精度。
(2)高精度DEM生成:高精度遥感影像三维立体图像需要高精度的DEM来支撑,遥感图像的正射处理中各像点的投影差改正也需要对应点的高精度DEM。高精度DEM生成常用有三种方法:①利用地形图数字化求得;②利用立体像对求得;③利用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图像干涉测量处理技术(InSar/DInSar)求得;④野外实测得到离散地面点数据直接构建TIN建立DEM。高精度DEM生成过程中,根据三维可视化的精度要求来确定其采样间距。一般来讲,间距越小,DEM的精度越高。
(3)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飞行参数的确定: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飞行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三维可视化影像图的质量。这些参数的设置要根据正射影像自身的数据量大小和分辨率而定,同时还要参考项目组的具体要求。常用参数包括航高、时速、夸大系数、屏幕大小、视角设置及背景效果等。
(4)飞行路线选取:即根据工作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地质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飞行勘察路线部署。总体原则:选取的路线应尽可能的覆盖研究区;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路线部署;对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飞行路线布置。
(5)三维可视化产品输出:为了便于项目组地质工作人员对成果的有效利用,根据选择的飞行路线,逐条生成遥感图像地质解译三维可视化及影像动态分析系列动画,并把这些产品转化成了通用动画所支持的格式打包,如QuickTime Movie格式等,刻盘并提交给有关的工作人员使用。
(6)信息提取地质解译和影像判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