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地形地貌

区域地形地貌

时间:2023-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遥感图像上分析,工程区地貌总体以岩溶地貌为主。按岩溶发育程度把场地溶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构造侵蚀地貌划分两个亚区,冲洪积地貌划分成3个亚区。因剥蚀与岩溶综合作用,将原地面剥蚀、溶蚀成溶蚀槽谷与溶蚀类垄岗相间的地貌形态。Ⅰ4区为剥蚀溶蚀浅丘,漏斗及洼地发育,成串分布;Ⅰ5区为剥蚀溶蚀浅丘,地表宏观岩溶地貌不显著。冲洪积堆积地貌主要发育于场区西北部的石乾沟、乌撒庄和浑水塘-大桥地区。

5.2.2 区域地形地貌

从遥感图像上分析,工程区地貌总体以岩溶地貌为主。根据地貌的成因与形态(Frank Weirich et al,2006;F.M. Howari,2007),将工程区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区:即岩溶地貌(Ⅰ)、构造剥蚀地貌(Ⅱ)及冲洪积地貌(Ⅲ)(如图5-6/彩图18所示)。

img33

图5-6 昆明小哨国际机场地貌单元划分(底图为QuickBird融合图像,空间分辨率0.61m)西南部剥蚀溶蚀平原亚区(Ⅰ1);转山东侧剥蚀溶蚀深丘亚区(Ⅰ2);西跑道中东部剥蚀溶蚀深丘亚区(Ⅰ3);西跑道中东部剥蚀溶蚀浅丘亚区(Ⅰ4);西跑道北部剥蚀溶蚀浅丘(Ⅰ5);西跑道北段剥蚀溶蚀深丘亚区(Ⅰ6);西跑道中西部构造剥蚀深丘亚区(Ⅱ1);西跑道中北部构造剥蚀低山亚区(Ⅱ2);西飞行区北部冲洪积堆积亚区

(Ⅲ1);乌撒庄冲洪积平原亚区(Ⅲ2);东飞行区北部浑水塘-大桥冲洪积平原亚区(Ⅲ3

(1)岩溶地貌(I)

主要为剥蚀溶蚀平原、剥蚀溶蚀丘陵,占场地面积的3/4。地面标高在2070m左右,相对高差50m左右,地面波状起伏,坡度平缓,是云南高原面的残留部分。微地貌形态有溶沟、石芽、溶脊、溶槽、岩溶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溶蚀槽谷等。其中2090m以上的丘陵区(如浑水塘采石场、横山采石场)植被发育,地表被红黏土覆盖,以埋藏溶沟、石芽、溶脊、溶槽为特征。区内碳酸盐岩分布区共发现漏斗440个,每平方公里达23个,多呈椭圆形,少量圆形、似长方形,岩溶漏斗底部一般发育有落水洞,漏斗长度一般50~100m,最大长度192m,宽度一般30~50m,最大宽度110m,深3~12m,面积一般500~5000m2,最大11000 m2,长轴走向也具一定规律性。

以大山—转山—马鞍山为界,工程区可以区分两个大的水文单元,该线北西侧以地表河流为主,仅在荷包地—乌撒庄段为地下暗河,水由南西向北东排泄;该线南东侧昔日的地表河流经溶蚀破坏已不复存在,改为降雨经溶蚀槽谷、洼地、漏斗汇水,由落水洞排入水平管道,经次级分水岭分别排向北东侧槽谷和南西。在北东侧槽谷大桥龙潭地下岩溶水出露地表,形成地表河流(溪流),汇入阳官庄。地表宏观岩溶地貌与此对应,在地表溪流的区域,地表宏观岩溶地貌(如漏斗、洼地等)不显著,如荷包沟南东侧的双龙潭组;在地表无溪流的区域,地表岩溶宏观地貌相当发育,漏斗、洼地星罗棋布,地表残积层厚度与高程和地表形态有关,平缓丘陵顶部、地势平缓的低洼地带厚度大。

按岩溶发育程度把场地溶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Ⅰ1~Ⅰ6),构造侵蚀地貌划分两个亚区,冲洪积地貌划分成3个亚区。

1区为剥蚀溶蚀平原,基岩埋藏较浅,岩溶漏斗发育,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地表。I4区剥蚀溶蚀浅丘,丘陵顶面浑圆,残积红黏土较厚,覆盖层相对较厚,岩溶发育程度较高,尤其是浑水溏以西的中间地带,溶蚀洼地、岩溶漏斗密集分布,相间排列。因剥蚀与岩溶综合作用,将原地面剥蚀、溶蚀成溶蚀槽谷与溶蚀类垄岗相间的地貌形态。Ⅰ2区和Ⅰ3区为剥蚀溶蚀深丘,漏斗发育密度小于Ⅰ1、I4区,但单个漏斗面积相对较大。Ⅰ4区为剥蚀溶蚀浅丘,漏斗及洼地发育,成串分布;Ⅰ5区为剥蚀溶蚀浅丘,地表宏观岩溶地貌不显著。

(2)构造剥蚀丘陵地貌(Ⅱ)(如图5-7/彩图19所示)

图5-7 昆明小哨机场场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

分布于场地中西部马鞍山—大山及其东侧(Ⅱ),占场地面积的11%。主要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地面标高一般在2070~2100m,最高为大山(2193m),最低点2060m,最大高差133m。基岩在横山一带基本出露地表,马鞍山—大山一带覆盖层较厚。植被发育,以杂草、灌木、针叶林、阔叶林混交。

(3)冲洪积堆积地貌(如图5-8/彩图20所示)

img35

图5-8 昆明小哨机场场区荷包地西南冲洪积堆积地貌

冲洪积堆积地貌主要发育于场区西北部的石乾沟、乌撒庄和浑水塘-大桥地区。地形地貌表现为平坝和冲沟沟谷,面积2.98 km2,海拔2054~2074m,坡度3°~7°,局部地段大于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