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度必须继续下降到正常熔点以下如D点,液体才能达到微小晶体的饱和状态而开始凝固。这种按照相平衡的条件,应当凝固而未凝固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例如纯净的水,有时可冷却到-40℃仍呈液态而不结冰。在过冷的液体中,若加入小晶体作为新相种子,则能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8.4.1 分散度对熔点的影响和过冷液体
分散度对熔点的影响可用蒸气压曲线图作定性的说明,如图8-7所示。
图中BD及B'D'分别表示不同粒度小晶粒的蒸气压曲线(B'D'所属晶粒小于BD),AO表示普通晶粒的蒸气压曲线,D'C表示液相的蒸气压曲线。D'、D及O分别代表不同粒度的晶粒与液相的平衡点,各点所对应的温度t0、t1及t2分别为各种粒度晶粒的熔点,显然t2低于t1,t1低于t0,说明晶粒愈小,熔点愈低。
当液体冷却时,其饱和蒸气压沿CD'曲线下降到O点,这时与普通晶体的蒸气压相等,按照相平衡条件,应当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新生成的晶粒(新相)极微小,其熔点较低,此时对微小晶体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会有微小晶体析出。温度必须继续下降到正常熔点以下如D点,液体才能达到微小晶体的饱和状态而开始凝固。这种按照相平衡的条件,应当凝固而未凝固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例如纯净的水,有时可冷却到-40℃仍呈液态而不结冰。在过冷的液体中,若加入小晶体作为新相种子,则能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图8-7 分散度对熔点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