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纺织品与安全性

生态纺织品与安全性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测。

任务一 生态纺织品与安全性

【任务导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纺织品配额的逐年取消,中国纺织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纺织品的绿色壁垒。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额达3000亿美元,八成多的荷兰人、近九成的美国人及九成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而21世纪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生态纺织品的概念越来越影响国际服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地区)市场、保护本国(地区)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了解生态纺织品的含义,熟悉生态纺织品检测指标项目并掌握相关指标项目的检测方法变得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中生态纺织品检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检测。

【知识准备】

一、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源于1992年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1.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①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②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④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

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即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2.狭义的生态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者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目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测。

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Oeko-Tex 200(检测标准)的检测程序包含12大类,分别为:pH值测定、甲醛测定、可提取重金属农药残留、苯酚(氯化苯酚和OPP)含量、禁用染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含量、有机锡化合物、色牢度、挥发性物质及有气味混合物的测定、敏感性气味等。

需要说明的是,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是动态变化的,几乎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的指标。目前我国各检测机构比较成熟的检测项目有:pH值测定、甲醛测定、可提取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色牢度、异味等。

三、纺织产品基本安全项目

1.甲醛含量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醛基、羰基),广泛应用于化工产业,主要用于塑料工业(如制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电玉)、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呼吸道和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来说是一种毒性物质,它能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时吸入高浓度甲醛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甲醛作用突出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为了使一般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织物具有防缩、防皱和外观平挺的效果,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其使用的后整理剂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是游离甲醛产生的主要来源。

2.pH值测试

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的pH值在5.5~7.0之间不等,略呈酸性。这是由于人体汗腺分泌乳酸,在出汗时使皮肤也呈酸性,其pH值为5.2~5.8,人体皮肤表面酸性环境可保护常驻菌的平衡,防止致病菌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的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间有利于人体的保护。但以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织物在前处理时会采用浓的强碱溶液进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造成纺织品pH值的测定结果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服装导致人体过敏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接触了因没有清洗干净而留在了服装上的残余碱。

3.禁用偶氮染料

纺织品服装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这种情况在染色牢度不佳时更容易发生),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内可能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在体内通过代谢作用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

4.色牢度测试和异味测试

分析Oeko-Tex 200(检测标准)的检测程序可以看出,在考核的项目中,除了色牢度和异味外,其他的考核项目基本都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那么为什么要对色牢度和异味进行考核呢?这是因为染色牢度与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属这两大类考核指标密切相关,当染色牢度不好时,如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属物质存在时,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会更大。目前GB 18401标准考核的色牢度项目有耐水(变色、沾色),耐酸汗渍(变色、沾色),耐碱汗渍(变色、沾色),耐干摩擦、耐唾液(变色、沾色)等。而异味的存在则直接导致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大为下降,任何与产品无关的气味或虽与产品有关,但气味过重都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品残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目前GB 18401标准考核的异味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等。

【任务实施】

1.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生态纺织品相关知识,最后组员汇总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为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性检测的意义,生态纺织品评价指标的发展以及目前生态纺织品的产品标准和标签。

2.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讨论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