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陶瓷坯用色料

建筑陶瓷坯用色料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陶瓷坯用色料通常是指用在陶瓷坯体和化妆土中用来着色、装饰的无机材料,包括各种乳浊剂。它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制品的装饰上,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陶瓷装饰材料。需要精选处理,将Al2O3含量降到5%以下、MgO含量降到3%以下,是优质的无钴黑色坯用色料。比如近两年瓷质玻化砖领域兴起了利用提钒尾渣生产建筑陶瓷产品,就是典型的矿渣综合利用实例。

10.3 建筑陶瓷坯用色料

10.3.1 概述

陶瓷坯用色料通常是指用在陶瓷坯体(包括陶质、炻质、瓷质)和化妆土(底釉与色化妆土)中用来着色、装饰的无机材料,包括各种乳浊剂。它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制品的装饰上,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陶瓷装饰材料。

相对釉用色料而言,坯用色料的品种比较单调,使用也比较简单。但近几年在墙地砖生产领域,随着抛光砖二次布料、多管布料装饰技术及仿古砖干法布料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对于混色料、坯用干粒料等装饰材料的需求快速上升,相应对陶瓷坯用色料的性能、品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0.3.2 建筑陶瓷常用坯用色料

建筑陶瓷坯用色料很多,有人工合成和天然色料之分,人工合成坯用色料举例说明如下:

1.无钴黑

这是一种铁铬尖晶石,其化学通式为Fe2+(Fe3+、Cr3+)2O4。若将它用在釉中会变成棕色,这是因为铁和铬在釉中溶解和侵蚀的结果,而釉用的黑色色料通常是更为复杂的尖晶石,其中含有Co、Ni、Mn、Cr等多种成分,起到物理化学平衡作用,以确保黑色色相的稳定性,其中Co更是不可缺少的。

2.红色坯用色料

(1)锰铝红、铬铝红、铁铝红

它们同属于刚玉—赤铁矿结构,基体是α-Al2O3(刚玉),Mn3+、Cr3+、Fe3+置换了部分Al3+形成置换型、间隙型固溶体。从离子半径、配位数的角度来看,较容易生成固溶体的是锰铝红,其次是铬铝红,最难的是开发历史最晚的铁铝红。

(2)铬锡红(玛瑙红)

最常见的是具有榍石结构的铬锡红。榍石的化学通式为SnO2·CaO·SiO2。Cr4+取代了部分Sn4+的位置,形成置换型固溶体。

(3)锆铁红

锆铁红属于锆英石结构,是锆系三原色之一,其呈色机理属于包裹—固溶复合型,它既可以作为坯用色料又可作为釉用色料,但两者在组成和制备工艺上有不同之处。

(4)硅铁红

硅铁红结构属于包裹型,包裹相为二氧化硅,被包裹相为α-Fe2O3(铁红)。包裹相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热稳定性(耐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好、透明、热膨胀系数要小。二氧化硅恰恰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人工合成硅铁红的开发是受到天然硅铁红的启发。现有液相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法两种,在工艺上已趋于成熟,且各有优势,均已进入产业化、商品化。

(5)钇铝红

钇铝红的晶体结构属于钇铝榴石(Y2O3·Al2O3),呈色机理源自少量Cr3+取代了部分Y3+形成置换型固溶体,由于Y2O3的价格昂贵,该色料应用受到制约。

3.钴蓝

钴蓝为一种钴铝尖晶石,化学通式为CoAl2O4。还有一种钴锌尖晶石,其化学通式为(Co,Zn)Al2O4,它具有轻微绿调,且光泽度更好。

4.锆钒蓝

锆钒蓝具有锆英石结构,化学通式为(Zr,V)SiO4,高温稳定性好,受坯体成分的影响较小(除富集钛的坯体)。锆钒蓝也可以釉用,只是釉用锆钒蓝与坯用锆钒蓝的制备工艺有些不同,工艺控制更严格一些。坯用锆钒蓝呈蓝绿色,明亮而不强烈。

5.锆镨黄和锆钒黄

锆镨黄属锆英石(又称锆石)结构,锆钒黄属斜锆石结构,两者的色相也不相同,锆镨黄呈色鲜艳些,锆钒黄色调深沉。锆镨黄属于锆系三原色,使用同为锆英石结构的色料进行调配复合色,其包容性更好。

锆镨黄适应氧化气氛下使用,锆钒黄既适应氧化气氛,也适应还原气氛使用。

6.由钛—铬—锑—钨复合组成的黄色、橘色、橘红色色料

该类色料一种为具有金红石结构的(Ti,Cr,Sb)O2桔红色料,另一种为具有金红石结构的(Ti,Cr,W)O2橘黄色色料。

7.钛、铬、钨系棕色色料与铁、铬系棕色色料以及铁、铬、锰、锌系棕色色料

铁—铬—钨系棕色色料属金红石型结构,铁—铬系棕色色料属尖晶石型结构,铁—铬—锰—锌系棕色色料属复合尖晶石型结构。

尖晶石型棕色色料通常作为釉用色料,在坯用时呈色不稳定,在含有K、Na和富含Ca、Mg、Ti的坯体中会变色。

8.铬、铝系绿色色料

铬、铝系绿色坯用色料比单一铬绿色料要稳定,它是一种介于Cr2O3和Al2O3之间的固溶体,常用于瓷质砖坯体中。

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o-Ti和Co-Cr系及具有赤铁矿结构的Cr-Fe绿色色料,通常不作为坯用色料,因为它们只有在含K、Na及富含Ca、Mg、Ti的基体中才稳定。

天然坯用色料价格便宜,在墙地砖生产中用得很多,举例如下:

(1)510B,应用历史较长,称巴黎红或塞维尔红或510B。测试分析表明,它是一种包裹型的硅铁红。这是产于法国南部的一种天然矿物,再经过精选调制而成。其主要化学组成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对应的主要矿物组成为低温相的β-石英和针铁矿(α-FeOOH),Fe3+的配位数是6。

510B源自石灰岩经风化和水的溶蚀后其裂缝中共生的针铁矿,通过水的冲积搬运至富集有大量石英的低处沉积下来,再经长期地质年代的热液作用,最后形成了这种天然色料。其外观呈黄棕色,源自透明的β-石英(低温相)所包裹的针铁矿的颜色。

这种天然色料用于墙地砖坯体中,在烧成过程中针铁矿受热分解,脱水分解生成α-Fe2O3(铁红),使坯体呈现红棕色。其高温稳定性依赖于β-石英包裹层的热稳定性,它起到阻隔作用,防止β-Fe2O3的高温分解,从而防止了红色的消退和变黑。

510B常用于墙地砖坯体中,在烧成时,往往会在烧成制度不合理、氧化气氛不足、坯体较厚、透气性差的情况下,发生黑心缺陷,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但往往很难杜绝。在玻化砖坯料中的加入量为4%~9%,氧化气氛烧成。

(2)铬铁矿

天然的铬铁矿中通常含有:Cr2O3约45%,Fe2O3约25%,Al2O3约15%,MgO约10%。需要精选处理,将Al2O3含量降到5%以下、MgO含量降到3%以下,是优质的无钴黑色坯用色料。直接在玻化砖坯料中加入2%~10%,能使坯体呈灰黑到黑色,其成本低廉、发色稳定。如将铬铁矿95%和锰铁矿5%混合使用,坯体也呈稳定的灰黑色。

如果以铬铁矿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比例的Fe2O3、Cr2O3、MnO2、CuO等,在1250℃~1265℃下煅烧,有(Mn0.5,Cr0.5)(Mn0.5,Cr0.5)2O4、FeCr2O4、CuFeMnO4、FeFe2O4、CuMn2O4晶体析出,对呈色有利,得到黑色稳定的合成铬铁矿陶瓷色料,在玻化砖中用量为0.5%~1%,呈色效果好。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矿物原料或工业矿渣制备色料是陶瓷色料发展的一个趋势,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是绿色环保色料。比如近两年瓷质玻化砖领域兴起了利用提钒尾渣生产建筑陶瓷产品,就是典型的矿渣综合利用实例。提钒尾渣是从矿物中提取钒或钒铁等之后形成的矿渣,主要组成是钒钛铁矿、铁橄榄石、硅酸锰、赤铁矿,含少量氧化锰、氧化铬、氧化钒、氧化铝、金属铁等,属铁硅酸盐类化合物。因其熔点低(1250℃),密度大,加上氧化钒在烧成中的矿化作用,该渣本身即能烧结成瓷。

以提钒尾渣生产的砖俗称钒钛黑瓷砖,钒钛黑瓷是利用提钒尾渣、黏土和长石类铝硅酸盐矿物,通过特殊的建陶生产工艺制成的装饰材料,产品较普通陶瓷产品具有质地坚硬、抗折强度高、防辐射、抗静电的优势。一方面,提钒尾渣加入量大,一般在40%~60%,作为玻化砖的主要原料。另一方面,提钒尾渣在玻化砖中呈色特殊,本身是一种陶瓷色料。黑色是装饰界永不落伍的流行主色,建陶行业生产的钒钛黑瓷顺应了生产成本低,饰面效果高档的装饰要求。因其综合利用提钒废弃物,具有环保、节能功能,成本较通过添加陶瓷坯体黑色料产品降低约2/3,大受陶瓷生产企业欢迎,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专业生产钒钛黑瓷的建陶生产企业。

除提矾矿渣外,铜矿尾砂、高炉尾渣在建筑陶瓷中已得到有效应用。

建筑陶瓷坯用色料用量大,按年使用量排序,如表10.2所示。

表10.2 建筑陶瓷常用的坯用色料

img198

10.3.3 坯用色料的基本要求

坯用色料的应用与其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环境相关,所谓环境主要指基础坯料的组成、烧成温度、气氛等工艺条件。这些环境条件有的和釉相同,有的则不同。因此,某些色料既可以在坯中应用,经少许改变后也应用到釉中,如锆系色料,但更多的色料不能通用。

为适应不同的高温环境,一般情况下需要对色料进行选择性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对色料的化学性质提出特定的要求。坯用色料的化学性质有如下要求:

1.坯用色料不应含有以硼酸盐、磷酸盐、铅酸盐、锑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化学组分,因为这些组成在高温下起到强熔剂或助熔剂的作用。它们与坯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色料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影响发色,造成变色、褪色,甚至于变得无色。而在一些釉用色料中,常用到硼酸盐、磷酸盐、铅酸盐、锑酸盐等作为主要化学成分。

2.坯体中的钙对于以锌、铁、铬为基础的色料(如红棕)有负面影响,而对于钴蓝系列色料则起到助熔作用。对镁、锌、钡系色料也有负面影响。

3.坯体中的钙、镁对铁系红色色料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4.坯用色料必须在坯体烧成过程中(烧成温度1000℃~1200℃)稳定,并能经受住坯体中熔融组分的腐蚀。

5.颗粒大小和分布

颗粒大小和分布是粉体最重要的测量参数,这两个参数影响着陶瓷色料的一系列特性,影响最大的是颜色、颜色强度、遮盖能力以及流变性能。

对于大多数陶瓷色料而言,其粒径d50应在1~10μm之间,其中釉用色料偏上限,坯用色料可以大一些,即偏下限。就是同为坯用色料、不同颜色、不同品种对颗粒组成的要求也不同,同种色料因用途不同其平均粒径也不相同。如作为干混色料,并不要求平均粒径小,而是要求对色料颗粒的表面要进行改性,以提高流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