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6.2.1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发展基础

6.2.1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发展基础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生态工业学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重点研究了机械工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问题,提出了层次化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构架,提出了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及机械工业产排放系数分析模型,编制了机械工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系数手册等。成立了“全国绿色制造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全国环保机械标准化分委员会”,并建立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6.2.1 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发展基础

随绿色制造理念、技术及组织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理论基础日渐清晰。

(1)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理论基础

①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学概念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中的创新成果。1966年,针对传统经济学将地球看成是一种开放经济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的概念,他强调人们应该自觉意识到,地球如同一艘在茫茫宇宙中航行的飞船,资源储备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且相对封闭。因此,必须建立循环型生产和消费体系[1]

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及其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2月将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补充列入立法计划,2008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付诸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明确:“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②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将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工业规划中。生态工业的概念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得到大发展。1989年,美国生态学家弗罗施(R.A.Frosch)等人通过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提出了“工业代谢”的概念。其后,加劳普劳斯(N.E.Gallopoulos)等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工业系统”和“生态工业学”的概念[2]。同年,他们在《科学美国人》“管理行星地球”专栏的一篇关于制造业战略的文章中使用了生态工业系统的概念,提出应对不同的工业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废物”在工业过程间流通,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关于生态工业学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认为,生态工业学是对各种工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生态工业学国际学会认为:生态工业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多视角工具,通过它可以审视工业和技术的影响及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相关的变化。尽管不同学者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工业生态学研究产品、过程、工业部门和经济活动中的原料和能源在局部地区、区域和全球范围的使用与流动,关注工业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减少环境负荷方面的潜在作用,为绿色制造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学的一个重要载体。科特(Cote)等人提出:生态工业园区是保持自然和经济资源,并减少生产、材料、能源、治理成本和风险,提高运作效率、质量、工人的健康和公众形象;提供由废料利用及其收益机会的工业系统[3]。洛(Lowe)、莫兰(Moran)和霍姆斯(Holmes)提出,通过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寻求增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协作寻求一种集体的利益,这种利益大于所有单个公司利益的总和,这样的加工与服务业组成的商务社区称为生态工业园。无论如何定义,都是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同经济效益建立紧密联系。各种定义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2)共性技术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绿色制造共性技术方面,重庆大学构建了以产品生命周期主线绿色制造技术体系框架;提出了由战略目标层、过程目标层、产品设计过程主线层、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主线层、支撑系统层等组成的五层结构的绿色制造运行模式总体框架并开发出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库。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重点研究了机械工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问题,提出了层次化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构架,提出了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及机械工业产排放系数分析模型,编制了机械工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系数手册等。

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合我国国情,对机电产品LCA评估系统理论方法体系、LCA的产品系统信息模型以及机电产品LCA分析评估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围绕机电产品的绿色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在汽车拆解技术以及发动机再制造、修复等表面工程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以提升尺寸功能为核心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制造技术。

(3)建立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成立了“全国绿色制造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全国环保机械标准化分委员会”,并建立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见表6-1。

表6-1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img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