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2.3与热有关的性质

2.2.3与热有关的性质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冰的导热系数更大,所以材料受潮或冰冻后,绝热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将导热系数λ≤0.175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在多种材料复合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热变形性,尽量选用线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以避免材料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出现开裂破坏。如钢材是非燃烧材料,但其耐火极限仅有0.25h,故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

2.2.3 与热有关的性质

为了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室内小气候,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在选用围护结构材料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通常考虑的热工性能有导热性和热容量。

(1)导热性与热阻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差时,热量将从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这种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导热性的大小以导热系数λ表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厚度的材料,当两侧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img25

式中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Q——传导的热量,J;

d——材料厚度,m;

A——材料的传热面积,m2

t——传热时间,s;

T2-T1——材料两侧的温差,K。

热阻是指热量通过材料层时所受到的阻力。由于当外界条件已定时,材料传导的热量取决于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材料层厚度之比,故取其倒数作为热阻的定义:

img26

式中 R——材料层热阻,(m2·K)/W;

d——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导热系数与热阻都是评定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热阻值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由于密闭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在静态0℃时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因此孔隙率大小对材料的导热系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材料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粗大而连通的孔隙除外);在相同孔隙率的情况下,材料内部粗大孔隙、连通孔隙越多,孔内空气会形成流通和对流,将使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具有细微而封闭孔材料的导热系数比具有较粗大或连通孔材料的小。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较大(0.58),冰的导热系数更大(2.33),所以材料受潮或冰冻后,绝热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实施建筑节能,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中,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均有明确规定。这两项规定数值,都须按已知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材料层热阻来计算得出。

(2)热容量 材料容纳热量的能力称为热容量,其大小用比热容表示。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K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img27

式中 C——材料的比热容,J/(g·K);

Q——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m——材料的质量,g;

T2-T1——材料升温(或降温)前后的温度差,K。

比热容大的材料,本身能吸入或储存较多的热量,能在热流变动或采暖设备供热不均匀时缓和室内的温度波动。作为墙体、屋面等围护结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热容量适中的材料,这对维护室内温度稳定、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起着重要作用。几种典型材料的热工性质指标见表2.2。

表2.2 几种典型材料的热工性质指标

img28

比热容最大的材料是水,因此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蓄水的平屋顶能使室内冬暖夏凉。

通常把防止内部热量散失称为保温,把防止外部热量的进入称为隔热,将保温隔热统称为绝热。并将导热系数λ≤0.175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3)热变形性 材料的热变形性是指材料处于温度变化时出现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由于同一材质、同一体形的材料,因温度所引起的热胀或冷缩,在单位温度下其绝对值是相等的,所以用热膨胀系数作为热变形性的指标。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在单位温度下材料因温度变化发生胀、缩量的比率,多以长度计,热膨胀系数有体膨胀系数和线膨胀系数。对于可近似看做一维的物体,长度就是衡量其体积的决定因素,这时的热膨胀系数可简化定义为:单位温度改变下,长度的增加量与原长度的比值,这就是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img29

式中 α——材料在常温下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K;

ΔL——线膨胀或线收缩量,mm或cm;

L——材料原来的长度,mm或cm;

T2-T1——材料升温或降温前后的温度差,K。

建筑工程一般要求材料的热变形性不要太大,对于金属、塑料等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因温度和日照都易引起伸缩,成为构件产生位移的原因,在构件结合和组合时都必须予以注意。在多种材料复合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热变形性,尽量选用线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以避免材料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出现开裂破坏。

(4)耐燃性和耐火性 材料对火焰或高温的抵抗能力称为材料的耐燃性,是影响建筑物防火、建筑结构耐火等级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国相关规范把材料按耐燃性分为非燃烧材料(如钢铁、砖、石等)、难燃材料(如纸面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等)和可燃材料(如木材、竹材等)。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根据其使用特点和重要性可选择不同耐燃性的材料。

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被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其耐受时间(h)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要注意耐燃性和耐火性概念的区别,耐燃的材料不一定耐火,耐火的一般都耐燃。如钢材是非燃烧材料,但其耐火极限仅有0.25h,故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