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5.1.6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5.1.6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静水或无水压的水中,溶出的氢氧化钙在水中很快饱和,溶解作用停止,溶出仅限于表层,对水泥石影响不大。工业废水、地下水、沼泽水中常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它们均可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易溶物。碱度降低,还会导致水泥石中其他水化产物的分解,使腐蚀作用进一步加强。因此,减轻或防止水泥石的腐蚀,可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侵蚀介质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5.1.6 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在通常使用条件下,通用水泥硬化后形成的水泥石有较好的耐久性。但当水泥石长时间处于侵蚀性介质中(如流动的淡水、酸性水、强碱等),会发生腐蚀,导致强度降低,甚至破坏。

(1)水泥石的腐蚀 引起水泥石腐蚀的原因很多,作用机理也很复杂,根据导致水泥石结构破坏、性能降低的机理,可将水泥石的腐蚀分为三种类型。

1)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水泥石在一般水中是难以腐蚀的。但水泥石长期与雨水、雪水、工业冷凝水、蒸馏水等软水相接触,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将不断溶解。在静水或无水压的水中,溶出的氢氧化钙在水中很快饱和,溶解作用停止,溶出仅限于表层,对水泥石影响不大。但在有流动的软水及压力水作用时,氢氧化钙不断溶解流失,一方面使水泥石变得疏松,另一方面也使水泥石碱度降低。而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只有在一定的碱度环境中才能稳定存在,所以氢氧化钙的不断溶出又导致了其他水化产物的分解溶出,使水泥石孔隙不断增大,强度不断下降,最终使水泥石破坏。

将与软水接触的混凝土预先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作用,生成碳酸钙外壳,可减轻软水侵蚀。

2)溶解性化学腐蚀。

①一般酸的侵蚀。工业废水、地下水、沼泽水中常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它们均可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易溶物。如: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②碳酸的侵蚀。在工业污水、雨水、地下水中常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超过一定量时会对水泥石产生破坏作用,反应过程如下:

Ca(OH)2+CO2+H2O=CaCO3+2H2O

CaCO3+CO2+H2O=Ca(HCO32

生成的碳酸氢钙易溶于水。因此,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通过转化为易溶的碳酸氢钙而溶失。碱度降低,还会导致水泥石中其他水化产物的分解,使腐蚀作用进一步加强。

③镁盐腐蚀。在海水和地下水中常含有大量硫酸镁和氯化镁等镁盐,它们可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易溶物。如:

Ca(OH)2+MgCl2=CaCl2+Mg(OH)2

3)膨胀性化学腐蚀。

①硫酸盐腐蚀。在海水、地下水和工业污水中常含有钾、钠、氨的硫酸盐,它们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泥石中固态水化铝酸钙作用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生成的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含大量结晶水,体积膨胀1.5倍以上,在水泥石中造成极大的膨胀性破坏。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呈针状结晶体,故又称为“水泥杆菌”。

②强碱侵蚀。碱类溶液浓度不大时一般对水泥石是无害的。但C3A(铝酸三钙)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遇到强碱也会产生破坏作用。如氢氧化钠可与水泥石中未水化的铝酸三钙作用,生成易溶的铝酸钠:

3CaO·Al2O3+6NaOH→3Na2O·Al2O3+3Ca(OH)2

当水泥石被氢氧化钠溶液浸透后又在空气中干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在水泥石毛细孔中结晶沉积,可使水泥石胀裂。

(2)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措施 引起水泥石腐蚀的外在因素是侵蚀性介质以液相形式与水泥石接触,并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数量;内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泥石中存在易引起腐蚀的成分(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等),二是水泥石本身结构不密实,使侵蚀性介质易于进入内部。因此,减轻或防止水泥石的腐蚀,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侵蚀介质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如在软水侵蚀条件下的工程,可选用掺入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这些水泥的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耐软水侵蚀性强。在有硫酸盐侵蚀的工程中,可选用铝酸三钙含量低于5%的抗硫酸盐水泥。

2)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减少腐蚀性介质渗入水泥石内部的通道,并改善孔隙结构,尽量减少毛细孔、连通孔,这是提高水泥石耐腐蚀性的有效措施。

3)表面加做保护层。可用耐腐蚀的石料、陶瓷塑料沥青等材料覆盖于水泥石的表面,隔断侵蚀性介质与水泥石的接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