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Linux的发展历程
Linux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 Benedict 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他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代替Minix(是一位名叫Andrew S.Tanenbaum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这就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
1991年8月,Linus完成了Linux的0.01版。当然,它很不完善,甚至没有软盘驱动程序。1991年10月,Linux被首次放到大学的FTP服务器上供自由下载。开始知道的人很少,但已吸引了几十名黑客,并为系统修补了错误、漏洞。后来,随着系统在网络上的不断分发、传播,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软件高手。人们不断地对Linux进行完善、改进,但所有对内核的改动都要通过Linus。靠Linus的把关,Linux的内核保持着统一,不至于像发行版本那样,种类很多。10多年过去了,通过全世界众多软件高手,特别是Linus本人的不懈努力,Linux终于发展成为主流操作系统的一员。它在服务器端可与商用UNIX相媲美,在客户端则向Windows发起了挑战。最近几年,随着Linux的优良性能不断显现,不少商业科技巨头纷纷涉足Linux。
所谓GNU,是Stallman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计划,它的思想是“源代码共享,思想共享”,目的是开发一个完全自由的,与UNIX类似但功能更强的操作系统,以便为所有的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一个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的基本系统。在其他人的协作下,他创作了通用公共许可证(General Public Licence,GPL),这对推动自由软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商业软件许可证不同的是,GPL保证任何人有共享和修改自由软件的自由,任何人都有权取得、修改和重新发布自由软件的源代码,并且规定在不增加费用的条件下得到源代码(基本发行费用除外)。这一规定保证了自由软件的总体费用很低,而在使用Internet的情况下则是免费的。GPL条款还规定自由软件的衍生作品继续保持自由状态,并且用户在扩散GNU软件时,必须让下一个用户也有获得源代码的权利。这些工作为后来Linux操作系统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inux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由软件”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它才得以发展壮大。Linux的内核没有采用任何专利的源代码,大量工作都由世界各地的自愿者完成。他们将GNU下的软件移植到Linux下,并开发出大量的软件,他们遵从GPL,因此使得Linux系统快速改进,不断推出新的内核版本和发行套件版本,支持更多的硬件设备,满足更为广泛的应用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