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LinuxFedora7安装

LinuxFedora7安装

时间:2024-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步骤一,安装启动:将Fedora 7安装光盘插入光驱,然后启动计算机,即可从CD-ROM启动Linux安装程序,启动界面如图4-1所示。如果不想测试则在图4-2中点击Skip,退出测试,进行下一步安装。一般选择Use GRUB Boot Loader,如果不想利用GRUB来启动,可以选择No Boot Loader,表示在启动计算机时需要利用其他工具来引导Linux。

实战演练——Linux Fedora 7安装

步骤一,安装启动:将Fedora 7安装光盘插入光驱,然后启动计算机,即可从CD-ROM启动Linux安装程序,启动界面如图4-1所示。由于安装步骤都相同,在此选择安装界面不太友善的[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text mode)],以便更好地讲解问题。

img82


图4-1 启动界面

步骤二,安装介质测试:测试安装介质需要不少时间,如果对你的安装介质有信心的话,可以跳过这步,不过还是建议进行测试,以便后面步骤能够顺利进行,如图4-2所示。

img83


图4-2 选择是否进行安装介质测试

在图4-2中,单击“OK”按钮弹出当前介质测试页面,如图4-3所示。在该页面中,点击“Test”开始测试,如图4-4所示。如果不想测试则在图4-2中点击Skip,退出测试,进行下一步安装。

介质测试完成后,将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测试完成,点击确定“OK”按钮进行下一步安装。

img84


图4-3 当前介质测试

img85


图4-4 正在测试安装介质

步骤三,欢迎界面:在TxtMode下,出现一个欢迎对话框,按键盘的“Tab”键选择对话框中的“OK”按钮,然后按“Enter”键,进行下一步安装,如图4-5所示。在图形模式下,可以阅读左侧面板内的帮助文字来获得附加的说明。注意屏幕左下角的“隐藏帮助”按钮,帮助屏幕是默认打开的。如果不想查看帮助信息,可单击“隐藏帮助”按钮把屏幕上的帮助部分最小化,然后单击“Next”按钮继续。

img86


图4-5 欢迎界面

步骤四,语言选择:在TxtMode下,通过移动键“↑↓”来选择自己的语言,通过“Tab”键来切换选择按钮,如选择语言(图4-6中的红条),然后按“Tab”键切换到“OK”按钮上,按“确定”按钮,就进行下一步。如果想返回到上一步,按“Tab”键,移动焦点到“Back”按钮上,按“Enter”键返回。注意:TxtMode不支持中文。

在图形模式下,使用鼠标选择想在安装中使用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语言,当前页面的提示信息就会转变成相应的语言,并且在稍后的安装中帮助定位时区配置。选定恰当的语言(例如简体中文)后,单击“Next”按钮继续。

img87


图4-6 语言选择

步骤五,键盘配置:TxtMode中,通过按“↑↓”键来实现键盘类型选择(一般选择US类型键盘,除非有特殊的需求),通过按“Tab键”来切换焦点,选择“OK”按钮(按“Enter”键),进入下一步,选择“Back”按钮,按“Enter”键返回安装的上一步骤,如图4-7所示。

在图形模式下,使用鼠标选择要在本次安装中和今后用做系统默认的键盘布局类型(如U.S.English),选定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img88


图4-7 键盘配置

步骤六,鼠标配置:TxtMode中,忽略鼠标配置,会在安装成功后重新启动时,要求配置鼠标。

在图形模式下,计算机自动探测鼠标类型,如果探测的类型与你的类型不匹配的话,请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按“下一步”继续。

步骤七,磁盘分区:在图4-8中,通过“↑↓”键选择默认的分区类型,“Remove all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表示删除所有分区,并按Linux要求格式重新分区;“Remove Linux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表示删除Linux的所有分区,并重新分区;“Use free space on selected drive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表示利用所有的空闲分区创建新的分区;“Create custom layout”手工定制Linux分区。这里建议使用Use free space on selected drive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图中的蓝条表示想要安装在那个物理硬盘上,一般主机只有一个硬盘,就必须选择它(选择时*表示);按“Tab”键切换焦点到“OK”按钮上,按“Enter”键,进入显示你的分区情况的界面,如图4-9所示。

img89


图4-8 磁盘分区

img90


图4-9 分区情况

一般情况下,需要一个交换分区,这个交换分区一般是内存的2倍,在计算机启动后,内存空间有限时,把暂时不用的内存文件刷新到交换分区上。交换分区不是一定需要存在的,也可以不要,不过建议保存(除非硬盘空间实在有限)。还需要一个根分区(用/表示),这个分区根据保存的类型来确定最小的内存值,不过还是建议能给10GB的空间以便以后扩展之用。

确认分区后,按“Tab”键把焦点切换到“OK”按钮上,然后按“Enter”键,就会提示将写入硬盘,这时的分区信息只是在内存中,还没有刷新到硬盘中。

步骤八,引导装载程序配置:TxtMode中,出现如图4-10所示的对话框,提示安装选择Boot Loader,通过“↑↓”键选择要的装载配置,按“Space”键来进行选择。

img91


图4-10 选择装载配置

一般选择Use GRUB Boot Loader,如果不想利用GRUB来启动,可以选择No Boot Loader,表示在启动计算机时需要利用其他工具来引导Linux。

选择Use GRUB Boot Loader,切换焦点到“OK”按钮上,按“Enter”键来继续进行下一步,这时提示是否给内核传送参数(如图4-11所示),以及是否设置GRUB密码(如图4-12所示),如果不想进行这些选项的话,直接按“OK”按钮进行下一步操作。

img92


图4-11 选择是否给内核传参

img93


图4-12 设置GRUB密码

步骤九,网络配置:在TxtMode中,提示是否进行网络配置,在光盘和硬盘安装中,不是必须在这个时候配置,可以在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配置,不过这里选择进行配置,如图4-13所示。

img94


图4-13 选择网卡支持的协议

根据网卡是否支持IPv4和IPv6来进行选择,第一项是在启动时启动网卡,“Enable IPv4 support”表示对IPv4的支持,IPv4是现在大多数互联网支持的协议,这里支持IPv4;“Enable IPv6 support”是对下一代网络IPv6协议的支持,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进行相应的配置。

选择“OK”按钮,按“Enter”键将会进一步配置网络信息,如图4-14所示,请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信息。

img95


图4-14 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步骤十,配置主机名: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主机名称,如果没有进行配置的话,会根据DHCP自动产生主机名,如图4-15所示。

img96


图4-15 配置主机名称

步骤十一,配置时区:可以通过选择计算机的物理位置,或者指定时区和通用协调时间(UTC)的偏移来设置时区,如图4-16所示。此处选择Asia/Shanghai时区。

img97


图4-16 设置时区

步骤十二,设置根口令:设置根账号(即系统管理员账号)及其口令是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由于根用户(又称超级用户)对整个系统有完全的存取权,获取了根用户的口令,就等于控制了这台计算机,故设置其口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步骤。根口令必须至少包括六个字符,所键入的口令不会在屏幕上显示,两次输入的根口令必须匹配。注意口令是区分大小写的,如图4-17所示。

img98


图4-17 设置根口令

步骤十三,选择软件包组:在图4-18中提供了三个大的软件包组,“Office and Productivity”用于办公和生产的软件;“Software Development”用于软件开发的软件;“Web server”提供了一些网络服务的程序;除了这些用户自己可以定制需要的软件,还要选择Customize software selection。这里选择了Office and Productivity与Software Development。

img99


图4-18 选择安装软件包

步骤十四,即将安装:弹出提示页面提示用户即将安装,如图4-19所示,点击“OK”进行正式的安装过程。

img100


图4-19 提示用户即将安装

步骤十五,安装软件包:根据上面软件包的选择,安装软件包,如图4-20所示。

img101


图4-20 正在安装软件包

注意这里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进行软件包的安装,在所有软件包安装完成之前,将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安装的快慢取决于所选择软件包的数量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步骤十六,根据安装程序的提示,依次插入第2张、第3张RedHat Linux Fiedora 7系统光盘。

步骤十七,安装成功:安装成功后,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如图4-21所示。

img102


图4-21 安装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