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休闲本质是什么,休闲本质的概念

休闲本质是什么,休闲本质的概念

时间:2023-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休闲在当时只是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特权。在古代西方社会,人们对休闲的认识被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牢牢束缚,致使休闲和劳作处于长期对立的排斥状态,从而使休闲仅属于少数人、一个等级或一个阶级的社会特权。由休字可组成休息、休假、休日、休暇、休憩等
休闲本质_论休闲与休闲时代

休闲本质

何谓休闲?这是一个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正在迈向新世纪的现代工业文明,使得人类社会不得不反省自身发展的轨迹,从而对与人类社会结伴而行的休闲活动形式予以正视,并努力探求其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影响和所含有的新的时代内涵。尽管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休闲的理解存在差异性,然而,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通过联合国在不同阶段所通过和颁发的相关文件,有关休闲的一些基本的社会原则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被众多的人所接受。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曾经指出:人人都有休息和休闲的权利。在《消闲宪章》中又指出,无论在城市和乡村,闲暇都是重要的。它为人们提供了基本才能的变化发展条件:意向、知识、责任感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一、休闲是关于生活方式的概念

(一)休闲溯源

1.西方的视野

在西方,关于休闲的讨论,早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古希腊语中,人们用scol、schole和skole等多个词来定义休闲,这些词后来分别演变成为拉丁词scola和英文school。以英文School一词为例,在现代意义上是指教师教学、学生受教育的地方,也即我们所熟知的学校,以及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内容,基本上限定在教育事业范围内。然而,在古代西方历史上,School一词其意原本不是指学校,而是指人们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到今天只剩下纯粹教育的内涵了。从school一词的变化中可以察觉,无论是希腊文schole,还是拉丁文scola,或多或少都揭示出在古代西方社会人们从事休闲活动和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并形成了相应的社会认同。换句话说,那一时期的休闲活动是以接受一定的学习活动与教育活动为前提,或者是休闲活动包含一定的教育内容。于是,不难理解,在古希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教育被提到了无比崇高的地位,因为教育是人们有资格获得城邦国家公民权和成为政治家的基础。而那时期的教育则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

休闲的英译是Leisure。从Leisure的词源关系上讲,源于拉丁语Licere和法文Loisir。前者表示允许的意思,而后者的本意是指人们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所以在词语的构成上,A-schole就是专门指劳动、奴隶状况。从这里可以清晰感受到古希腊时期存在着休闲和劳动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拉丁语中,同样也能看到这种互相对立的关系存在,如词语otium表示的是休闲和闲逸,而词语neg-otium则是其反意,指的是从事劳动、事务、商务等活动。“在古希腊和罗马,闲暇标志着自由人和富者的地位,他生来不受命运驱使而必须劳作,闲暇甚至被置于比道德的、公民的和政治的要求更为重要的位置。”[2]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休闲在当时只是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特权。因为在那时需要劳作以及没有空闲时间的只有那些出身贫寒、没有希望获取政治上显赫头衔的人,而真是那一部分人却无法拥有获得教育的权利,因而也就失去了休闲的权利。显然,公民与奴隶的对立,犹如休闲与劳动的对立那般,是那一时期的社会常态。

在古代西方社会,人们对休闲的认识被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牢牢束缚,致使休闲和劳作处于长期对立的排斥状态,从而使休闲仅属于少数人、一个等级或一个阶级的社会特权。事实上,休闲与劳动相辅相成,杜马兹迪埃(Dumazedier)就曾经非常明确地说道,“休闲并非游手好闲,它不取消劳动,而必须以劳动为前提。”[3]对此,皮柏(Pieper)就深刻指出,“节日的欢乐性质乃是基于它本身的难得。只有基于平常工作日所塑造的生活为基础,才可能有假日的欢庆。”[4]因为“工作与喜庆都来自同样的根源,因此当其中一者干枯,另一者便枯竭了。”[5]

古代西方在休闲观念与活动形式发展中体现一定的特点。第一,强调借助于休闲活动,寻求浓烈和刺激的感官享受,充实和完善以自我为主体的人格意识。我们可以从“田猎、沐浴、游戏与狂笑即是生活”[6]这样的语句中,以及在“沐浴、饮酒、恋爱,足以戕贼人的健康,但却使人生快乐”[7]这些观点中,体会到当时的人们所倡导的一些休闲活动原则。第二,突出节庆活动参与娱乐内涵。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建立在自由、乐观主义、世俗主义、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既尊重肉体也尊重心灵,对个人价值和庄严予以高度和充分的重视,因此使得传统的宗教祭祀活动容纳了相当多的休闲娱乐成分,从而形成了全民娱乐的历史发展特征。对此,希腊学者伯里克利曾经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没有忘记使疲惫了的精神获得休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优雅的。我们日常在这些方面所感到的欢乐,帮助我们排遣了忧郁。”[8]第三,追求动感的活动形式。自古以来,西方人所追求的乐趣,也在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竞技世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动感,也就是速度、力度和高度。从人们偏爱赛跑、赛车、投掷铁饼、健身等活动项目看,既表现出那个年代鼓励个人进行较劲和争雄的时代个性,倡导公平竞争的社会特征,又揭示了在西方社会被普遍接受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娱乐理念具有深厚的社会意识基础。弗克斯·巴特菲尔德在《苦海沉浮》一书中直率地指出:“我们外国人劲头十足,东蹿西跳,匆忙行事,大概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过高,养分过多,可以尽情地消耗精力。”而叔本华则认为,散步、远足、跳跃、角力、舞蹈、击剑、骑马、狩猎、运动竞技等活动形态是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西方人对运动形态活动功能的认识在历史的发展尺度上是一脉相承的。

2.中国的角度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尤其是在古代的休闲娱乐活动方面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意识与独特的活动模式,成为人类休闲思想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农业耕作文明决定了我国古代休闲活动对自然天时、农业耕作活动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活动已经成为东方社会典型的农耕文明符号的象征。

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先哲们,对“休”和“闲”就分别予以了极为精辟的诠释。“休”字,以人依木而休,巧妙而含蓄地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特点。“休”字强调的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暂时中断劳动的休息行为。由休字可组成休息、休假、休日、休暇、休憩等词组,强调人的活动或行为的休息与放松的状态。而“闲”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人的闲静寡欲的精神状态,注重的是人们感觉、感受和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实质。由闲字可构成闲静、闲雅、闲散、闲适等词组。倘若将“休”和“闲”组合成一体,也就形成了休闲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的行为特点、精神状态、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至于闲暇一词,按照我国1999年出版的《辞海》对闲暇的解释,意为“空闲、暇时;悠闲自得貌”,显然,闲暇在这里主要是指个人时间上的宽裕和自由。关于余暇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休闲也颇有帮助,余者又通馀,也即指食物的充足和物资的丰富,表示经济上绰绰有余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暇者是指什么事都没有的自由时间的富裕,表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9]由此便可知道,用中国人习以为常的闲暇、消遣的意识理念和生活方式去诠释休闲,似乎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传统的休闲思想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一是强调休闲活动对于人格整体性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人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就是这种休闲思想的典型体现。二是突出伦理道德对休闲活动的制约性,主张“父母在,不远游”[2],提倡孝子不登高,不临危的传统伦理思想,这种道德性说教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人们从事休闲娱乐活动的始终。三是确立人文精神在休闲活动中的象征性,孔子所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3],其实质就是以自然山上之性来显示人格之本。四是倡导休闲活动的愉悦性,也即通过休闲活动能够从广袤和宁静的自然世界中获取一种超然脱俗的快乐,在天人合一与物我交融多重叠合的境界中,寻找到宽慰纯净心灵的乐趣。传统的“游必有方”、“游者,玩物适情之谓”等思想观念,清楚表明在中国古代哲人的眼里,休闲活动已与人们德行升华的意识演进轨迹互为吻合、相互依存。

尽管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东西方人对休闲的观察和阐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是有一点是清楚的,这就是休闲在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斯宾塞说过,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指休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美国学者杜姆茨泰讲得更明白:“闲暇比什么都自由,都快乐。”[10]中国近代学者林语堂说道:“倘不知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好像对于个人,吾们倘非知道他怎样消遣闲暇的方法,吾们便不算熟悉了这个人。当一个人不在办理应该办理的事务,而随自己的意兴无拘束的行动时,他的个性才显露出来。”[11]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休闲生活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即把休闲作为充实人生意义的高尚手段。林语堂在《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一文中曾说道:“讲到快乐时刻的真正界限,以及它的度量和性质,东方人和西洋人的见解是相同的。”[12]不过由于各自社会的差异性,东西方休闲实践活动的延伸空间体现不同的社会价值特征,但却具有一种历史的互补性功能。东西方社会人们从事休闲生活的差异性,虽然会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演进有所减少,但是会永远存在。因为差异和互补是社会前进的法则,也是现代休闲生活富有活力、生机和多样性的重要根源。

(二)休闲界定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休闲活动开始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囊括了现代社会人们自由安排、享用休闲时间的全部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而引起的所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和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论著,都对休闲的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在分析休闲的定义时,斯多克戴尔(Stockdale)提出了有关休闲概念认识的三大要点:一是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可自由支配选择的心理活动或状态。二是在客观上,休闲与工作相对立,是非工作时间或闲暇时间的感受。三是主观上,休闲活动强调发生时本质上的观念,其呈现的意义在于个人信念与知觉系统,因此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场合。[13]目前,有关国内外休闲的定义数不胜数,以下只是从时间、活动、劳动、心态、生活和特征等角度出发,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休闲的论述。

基于时间的定义。赫伯特(Herbert)认为,休闲是个体自主做出选择、自愿参加活动的时间。[14]

基于活动的定义。萧伯纳(Bernard Shaw)指出,“休闲可以看成是自由的活动,劳动则可以看成是强迫的活动。休闲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劳动是做你必须做的事,做那些对自然本性来说是一种强迫的事,在此范围内你别无其他选择,或者是劳动,或者是挨饿。”[15]

基于劳动的定义。勒科尔比西埃(Le Corbusier)认为,“休闲这个词决不反映一种不应提倡的惰性,而是一种付出劳动的巨大努力,一种发挥个人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劳动;一种既不能出售也不能盈利的忘我的劳动。”[16]

基于心态的定义。皮柏(Pieper)强调,“休闲乃是一种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态度——它并不只是外在因素的结果,它也不是休闲时刻、假日、周末或假期的必然结果。它首先乃是一种心态,是心灵的一种状态。”[17]

基于发展的定义。梁颖以为,休闲是“有计划地暂时停止日常工作,以刻意安排参加各种与本职工作完全不同或毫无关系的活动来摆脱日常工作、劳动带来的各种精神压力,并利用这些活动与日常工作之间的极大差异性来恢复消耗的体力和精神,弥补智力磨损,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灵感,增强创造力。”[18]

基于生活的定义。杰弗瑞·戈比((GeoffreyGodbey)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19]

基于方式的定义。皮格拉姆(Pigram)提出,简单地说,休闲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待和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20]

基于特征的定义。杜马兹迪埃(Dumazedier)指出,所谓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为了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欲的总称。[21]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休闲是个人自由时间、自由活动、自主状态和自我发展合理组合的总称。当然,正确认识休闲的科学内涵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休闲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合理安排与有效使用。第二,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虽然与人们所从事的日常工作毫无关系,但与劳动并不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是休闲的重要形式。第三,休闲既是人们对生活理想和价值理念的一种理性诉求,也是一种行为实践。第四,休闲活动成为人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种具体形式。第五,合适就是最好的休闲形式。

二、休闲与休息、游憩、娱乐、旅游及运动的关系

(一)相关概念梳理

1.休息

休息是指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和工作以后,心理和体力上都出现一种相当疲惫的状态,需要暂时中止劳动过程以便恢复心理和生理常态的行为。休息的产生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持续进行劳作的需要。对劳动者来说,“没有间隙,便不能持久”地工作。这个间隙,就是休息。休息尽管与休闲仅相差一词,但是所辖的范围和所包含的内容却有天壤之别,说到底,休息只是休闲生活中的一种方式。所以,劳作之后是休息,休息之后是工作,如此循环往复,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上各时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休息的现实作用和潜在的功能是工作实用功能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休息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因此,一个人通过休息进行充电,从根本上讲不是为了离开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然而,休息的功能也就仅此而已,这是因为从休息的本质功能讲,休息并非用来享受生活。

2.游憩

游憩,英译为Recreation,从词源上讲来自拉丁语的recreatio,意思为更新、恢复。游憩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理解,含有修养、娱乐、消遣、恢复健康意义的一种行为,其特征是在自愿的、有选择的、没有承担义务的情况下,利用非义务性时间完成的行为。

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一般认为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土地的利用,或者是一套开列的可供人们活动的节目单。同时,游憩并不是具有不同形式的单一现象,它是错综复杂的不同现象的组合,每一现象具有不同的资源需求,为不同的参与者所欣赏,而每一个参与者又可从不同的区位获得不同的满足。[22]游憩活动在空间形态上可以分成本地和外地游憩活动、室内和室外游憩活动几部分。在活动方式上通常被认为可包括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方式。总而言之,游憩活动可以被认定是能够消除人们精神和体力疲劳的一组日常的休闲活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游憩被认为是个体或集体在休闲时间内所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其过程是自由松弛和令人愉快的。游憩活动的产生是服从于人们自身心理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而非来自于外在的超越自身需求动机的奖赏动机所推动的。游憩活动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又被认为是一种改善和维持社会集聚力以及提高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五个层次上面:一是围绕家庭周围的娱乐活动;二是从事对文化和艺术追求的活动;三是和社会习俗相一致的活动;四是对非正式活动的爱好;五是带有较高社会和文化内容的活动。

3.娱乐

娱乐的英译是entertainment,其拉丁文词根是tenare,意指:“抓住你,触及你的灵魂,”[23]指的是一种活动的吸引力。娱乐的中文意思是:娱怀取乐;欢乐[24]表现的是一种状态。娱乐通常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内,能够获得高度轻松、身心愉快、自由自在的精神感觉,有利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户内外活动。其他关于娱乐的概念多从中英文的词义引申开来,并且主要是从社会学、城市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界定。社会学认为娱乐是城市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即精神生活方式或闲暇生活方式,[25]娱乐是消遣的、有趣的,或者让人们愉快地度过时间的行为。[26]城市学认为娱乐是城市必备的一种基本功能,“主要满足人的休闲需要、美感需要和情感需要,”[27]并通过文化艺术设施、体育设施、休闲类设施、科学技术类设施和新闻媒体传播设施等5大类设施具体表现出来。[28]经济学认为娱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行为。从产业角度看,娱乐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前者如电影、唱片、电子游戏等,后者则指物质附属物以及执行或者实现软件的设备。[29]

4.旅游

旅游活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活动现象。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以可余的财力,暂时离开熟悉的生活居住地,在异质的文化环境和异常的自然环境中,为获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情感愉悦而进行游览、欣赏、体验、调养等一系列活动的一种行为。旅游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下述四个范畴:首先,健康动机者。其中包括体力休整、体育运动、海滨度假、陪同客人消遣和其他于健康有益的动机者。此外,有些人可能受医生嘱托和推荐,采用矿泉疗法、浴室疗法、体检和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以上旅游者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通过体育运动来放松情绪。其次,文化动机者。主要包括那些希望了解异国文化风情的人——如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宗教。再次,社会关系动机者。主要包括那些希望结交新伙伴,想拜访朋友和亲属,想逃避日常琐事、家庭生活和邻居,或是向往广交朋友的人。最后,地位或声望动机者。这些人主要关心个人利益和前途。他们的旅游与其工作、会议、研究课题、爱好以及教育有关。他们希望通过旅游受到赏识、引起注意,得到称赞或达到圆满的竞争目的。[30]实际上,人们从事旅游目的更为复杂,很少是单单为了实现一个目的,更多的时候,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但是,其核心就是围绕精神的享受和满足这一根本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人们如此热衷于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的原因所在。

5.运动

英文Sports一词源于拉丁语didortare或deportare,最初的意思为“心情转换、宽慰、休养、消遣、游戏、喜悦。”[31]到了近现代,大致是指具有竞技特性、在户外展开各种形态的游戏和身体活动的总称。[32]《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Sport解释为“那些需要体力和技巧的娱乐性和竞赛性活动。”[33]而《欧洲大众Sport宪章》则将Sport定义为包括竞技活动、野外活动、艺术活动和健身运动在内的最广义的身体活动。[34]在我国,《辞海》认为运动一词泛指体育运动,通常是指“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35]

一般认为,运动(sports)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竞赛取胜为目的的竞技体育;二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体育;三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休养体育、健身体育;四是出于游戏兴趣的大众体育、闲暇体育;五是在特定环境中开展的一些适应职业特点的部门体育和伤残人体育等。从运动的概念以及所包含的内容可以看出,运动的本质涵盖了相当部分的休闲内容。

(二)休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现代休闲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看,毫无疑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按照自己随心所欲的意愿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称作休闲活动。从休闲与我们所熟知的休息、游憩、娱乐、运动、旅游等活动彼此构成的关系看,形成了一个集合性的框架体系。

在这个集合中,休闲概念的外延最大,其他都毫无例外地从属于休闲的范畴,被视为休闲的子集(见图1-1)。

img2


图1-1 休闲与休息、游憩、娱乐、旅游和运动关系框架图


资料来源:楼嘉军.休闲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4(图1-1);(英)C.米歇尔·霍尔、斯蒂芬·J.佩奇.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M].周昌军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5(图1.1).整理制作。

图1-1表明,各种休闲活动之间,以及休闲与工作之间都存在着多个重叠或交叉的区域。

1.休闲活动区域

从休闲活动内容的构成看,休息、旅游、游憩、运动和娱乐等休闲活动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重叠区域。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尽管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类别去划分人们从事的各种休闲活动,但是很多时候一种休闲活动往往具有多种活动特征或多重活动身份,尤其在当今,难以一一细分清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对于休闲、消遣娱乐与旅游学科的学术研究兴趣日益高涨,而要使三者在内涵上达成一致意见的目标却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了。”[36]

2.休闲与工作关系

从休闲与工作的关系讲,在过去,工作就是工作,休闲就是休闲。相对而言,两者泾渭分明,清清楚楚。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休闲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并不像以前那样截然分明,同样形成了多个交叉的区域。首先是商务旅游与公务旅游。就商务旅游而言,这是企业因工作目的或需要而发生的旅游形式。传统的商务旅游多与纯粹的经济活动有关,而今逐渐扩展至会议与奖励旅游等多种形式。而公务旅游则是政府管理部门因公务活动需要而形成的特殊的旅游活动形式。商务旅游和公务旅游是国内外重要的旅游形式,市场规模十分庞大,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约占40%左右的份额。其次是深度休闲。关于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最早是由罗伯特(Robert)于1 9 8 2年首次提出,是指“休闲活动参与者有系统地从事业余、嗜好或志工的活动,他们投入如事业一般的专注,并借此机会获得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37]罗伯特又把人们参与的休闲活动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随兴休闲(Casual Leisure)、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和主题计划性休闲(Project-Based Leisure)。[38]不过,这里所谓的“深度”(serious),是指“专注”(concentration)与“奉献”(dedication),而非“严肃”的意思,表明人们参与休闲活动是出于乐趣而非压力所致。于是,国外有学者将游憩与工作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们通过追求一项业余活动,培养自身的爱好与兴趣,被称作深度休闲。[39]

3.休闲与相关活动关系

在休闲与相关活动的关系中,还存在着三个相对较窄的交叉活动区域。一是工作中短暂的休息,如打盹等。二是工作中的运动,如做工间操等。三是工作中的娱乐,如青年白领特别喜欢的方式: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又如,利用工作间隙打牌、下棋,或通过QQ和MSN与友人聊天等。显然,休息、游憩、娱乐和旅游等活动形式,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的完善过程来看,都只是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采取的一种具体的生活样式、活动方式、一种手段和一种态度,它们之间彼此有重叠或交叉的地方,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从而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三、休闲本质与特征

(一)休闲本质

在当代,休闲通常被视为一种平衡和调节人们生活的手段和途径。人们追求休闲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自我改善以及文化提升和稳定家庭、互动交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逃避、新奇、复杂、冒险、兴奋、想象等体验(见表1-1)。


表1-1 休闲本质的论述和特征[40]

img3



(续表)

img4

刘海春认为,休闲的本质是生命自由,走向休闲就是走向生命的自由。自由尺度标志着人在何种意义和程度上真正成为人本身,休闲还是自觉的生命存在方式,而生命本性意义上的解读是其最高层次最本质的理解。[41]而布尔(Bull)等人则认为,休闲的本质是玩耍游戏。因为游戏在人从孩童时候起直到成人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决定着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了玩耍游戏,也就没有了身心发展、认知开发、情感开发和社会化发展的一切机会。[42]孙海值等以为,休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休闲使人感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追求人生的快乐。二是休闲使人具备精练的意识,充实新的活力,获得经验的积累。三是休闲使人摆脱陈旧的习惯和制度的制约,充分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43]

休闲既表现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又显示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目标的一种诉求。从常态的生活方式角度讲,休闲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独立的生活形态,已经与工作、睡眠和家务劳动等生活部分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人们一个完整的生活循环模式。从生活的理想诉求角度看,休闲集中体现了人们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心理和生理层面、个体与群体层面以及家庭与事业层面对理想生活目标、方式和结果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就如歌曲《我想去桂林》中所唱的那样:“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正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矛盾,所以休闲,一方面成为承载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载体;另一方面,休闲也成为激励人们追求自由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动力。

(二)休闲特征

孙海值等在《休闲学》一书中主要从解放性、自由选择性、自我表现性、价值创造性、劳动关联性和生活方式性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给人以诸多启示。休闲特征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主要从时间、活动、自主和价值等四个方面对休闲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休闲具有时间特征

休闲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可以用时间尺度进行衡量,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休闲。其次,休闲和空闲并不完全对应。休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空闲,尽管空闲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实际上,休闲时间和空闲时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间概念。空闲时间是相对于工作而言的一个时间概念,阿尔那德(Amold)认为,空闲时间是指人们“不用于工作和不负任何责任的时间”[44],表明人们暂时脱离工作的一种状态,空闲时间是与工作相对应的,只是一种时间的计算方式。休闲时间是相对于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而言的一个时间概念,表明人们在可自由安排的时间里获得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西巴斯田(Sebastian)认为“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休闲。空闲时间是一种人人拥有的并可以实现的观念,而休闲却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达到的人生状态。”[45]

2.休闲具有活动特征

首先,休闲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参与过程。休闲活动形式不计其数,人们通常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强度和参与,在这种过程中,“休闲不是排斥性的或A或B:放松或投入,陶醉或创造,分离或参与……休闲是行动,也是行动的环境。”[46]人们通过活动获得体验和享受。其次,休闲是一种与劳动高度关联的活动过程。从人类休闲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正是由于劳动,使人类最初和原始的休闲娱乐活动逐渐发生了伟大和革命性的变化。人类获得猎物后的手舞足蹈,演变成了优美的舞蹈;劳动过程中的呐喊,发展成了动听的歌曲;水中猎鱼的生存方式,又脱变为人们闲暇时的垂钓形式;其他诸如射箭、打猎、攀岩等活动方式,无一不是从原始的劳动方式中脱胎而来,并在休闲活动中加以提炼而成的。即使在今天,许多休闲还是以劳动的形式表现出来,风靡全球的“DIY”就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型休闲活动方式。再次,休闲的实现不仅需要心灵的状态,还需要践行。纵然静默也可以被视为休闲,而静默本身,也是一种实在的活动行为。没有行动载体的绝对精神层面的休闲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为活动的逻辑演变过程和实现目标,休闲不仅是一种可感知的生活状态,更是一种行动的可能性和对可能性进行积极实现的过程。

3.休闲具有自主特征

一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自主指的是人们能够自行其是。葛拉齐亚对此的理解是休闲是“对要履行的必然性的一种摆脱”[47],也即人们在主观的认知上能够形成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想法。休闲的这种自由“在微观上,自由以个性化的实现为前提,凭着‘自由思想’去解读独立思想的实践,达到人类心灵的真正体验。在宏观上,自由以社会的进步为标志,以文明程度为目标,是人类进化中的一种自律性思维,是人类超越自身、实践人生的内在理想。”[48]二是从功能的角度上讲,自主是一种生活能力,也是一种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那么自由和自主对他来讲也就失去了任何存在的意义。因此,没有自主,休闲只是一种摆设;而没有能力的自主,休闲终将不复存在。三是从心态的层面上看,自主表现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或随心所欲的生活境界,既可指行动上的无拘无束,又可指心灵上的逍遥自在。四是从制度层面上说,自主意味着摆脱制度的束缚和义务的约束,获得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超脱和解放。杜马兹迪埃指出:“休闲一般具有从形式上的、制度的义务中摆脱出来得到自由的特性。”[49]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使休闲自主性得到落实的一种保障。

4.休闲具有价值特征

首先,休闲是一种价值诉求。休闲不仅是一种安排生活的观念,更是一种追求生活理想的诉求,表明人们渴望获得和实现和谐、完整而统一的生活方式的内心冲动和行为趋向。其次,休闲是追求一种生活价值的自由。自由不是绝对的,更不是无所事事,所以,作为自由的休闲,也是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目标的引导。“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50]正因如此,休闲可以让人如同对别人产生感情一样,对某种活动,某个行为产生出于内心的喜爱和追求,从而因兴趣而行动,由此感到愉快,甚至幸福,获得了直觉上的价值满足。再次,休闲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价值尺度。在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希望通过休闲获得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补偿。尽管人们参与休闲的需要各不相同,满足的标准也千差万别,但是休闲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有利于提升家庭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