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休闲设施与休闲场所概述
休闲设施或休闲场所作为人们休闲的主要载体,与人们休闲活动的丰富及休闲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相关。配置合理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休闲设施或休闲场所,一方面能优化城镇功能,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伴随休闲设施和休闲场所不断增加而逐渐形成、发展、壮大的休闲产业也将快速推动城镇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最终将促进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度的整体提高。因此,了解休闲设施与场所类型可以帮助加深对休闲本质的理解,更大程度上认识休闲活动的重要性和差异性。
一、相关概念
1.休闲设施
辞海中对“设施”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或建筑等,例如卫生设施、工程设施、军事设施。二是指安排布置;行事。显然,休闲设施符合第一种解释,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各式休闲需求、营造和建设的一系列建筑、器材等形态的配套设备,它是人们开展休闲活动的重要媒介。
2.休闲场所
场所是地理学中的概念,是指社会相互作用的环境或背景。与设施相比,场所在空间尺度上相对更大。如果把休闲设施比作是一个“点”,那么休闲场所在形态上更像一个“面”。在功能上休闲场所与休闲设施一样,都是人们开展休闲活动的载体。可以说,休闲场所没有严格的空间范畴,例如室内家庭生活空间、社区广场、城市公共场所、商业场所、娱乐场所、景区景点等只要可以开展休闲活动的地方均可称之为休闲场所。
3.休闲空间
早前对空间的认识,更趋向于“场所观”的等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提出空间是一切场所的总和,而且心理学家更将空间引申到感知领域,便形成“现实空间”和“抽象空间”的二元格局。传统休闲活动离不开现实空间的承载,因此认为休闲空间是指为居民提供休息、观赏、娱乐、运动、游玩及交往等活动的生活空间,它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的需求,也为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了保障。现实的休闲空间包括旅游观光区、休闲街、娱乐场所、购物场所、绿地系统、餐饮区、主题公园、家庭私人空间等。但伴随休闲研究在精神领域的深入,抽象休闲空间的含义也逐渐被人认知和探究,例如休闲体验空间和休闲文化空间等。
4.休闲设施、休闲场所与休闲空间之间的区别
休闲设施是人们参与休闲活动最基本的载体单元,是最为形象、生动的休闲设备和媒介,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休闲设施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一般认为可以开展休闲活动的地方势必存在休闲设施。与休闲设施相比,休闲场所首先在尺度范围上则更大一些,一般来说休闲场所往往依托于一定的休闲设施,由公共设施和专业化休闲设施等构成;其次,休闲场所的形态也更加多元化,除了实物形态外,主要表现为休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娱乐环境、体育健身环境等。例如城市内部的游憩河道、社区之间的公共绿地、购物广场内的电影院等;此外,休闲场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就单一的休闲设施而言,其表现的主题往往唯一,例如休息、娱乐或者健身等基本不能兼容,但休闲场所涵盖的主题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在一个休闲场所内部,既可以有休息型的休闲设施,娱乐型的休闲设施,同样还可以包含体育健身、康体美容等功能的设施。
休闲空间与休闲设施和休闲场所的区别则更加明显:
第一,休闲空间的脱物化。伴随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对空间概念不断深入的剖析和研究,空间一词的表达已经从原先实物形态层面扩展到虚拟形态层面,现如今,心灵空间、文化空间、精神空间等概念层出不穷,正是这一认识发展的结果。而对休闲空间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到抽象领域,除了我们经常理解的休闲物质空间,例如休闲设施、休闲场所的布局区域外,人们逐渐关注到休闲者的行为空间,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全新的休闲体验世界等,这一切发展推动休闲空间理论更加完善、全面的深入。
第二,休闲空间的综合化。休闲概念泛化和休闲活动无边界性衍变为休闲空间构成要素的综合化。休闲空间在尺度大小上并无严格规定,但一般意义上,休闲空间要素构成除了必要的休闲功能设施外,往往兼具其他功能的设施、设备或建筑,例如有景观、道路、商业、居住、交通等。其形态表现更加丰富多彩,类型更加纷繁复杂。
二、休闲设施与场所的分类
休闲设施与场所类型多样、形态各异,广泛分布在城市及城市周边的主要区域。位于中心城区的市民广场,是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具有规模庞大,风格现代、开放性强的特点;穿插在城市住宅之间的各式休闲街道,如步行街、商业街、购物街、餐饮街、文化艺术街等便宛若逶迤长虹,曼妙多姿,具备游憩、娱乐、欣赏、购物等多元化的生活功能。因此,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休闲设施与休闲场所划分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形象地理解休闲设施与场所的现实状况,提高对休闲发展的准确把握,从而为城市规划、休闲供应管理以及更有效地满足居民和旅游者需求服务。
1.按功能划分
从功能视角看,休闲设施与场所主要体现其核心的服务价值,因此在形态构建和类型配置方面积极与服务价值有效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旅游型休闲设施与场所。在城市休闲的发展历程中,旅游型休闲设施与场所是最早,也是最为普遍的休闲设施设备之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诸多城市认识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兴建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吸引和满足外地旅游者。这一时期创建了许多主题公园、游乐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动物园、植物园等。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也成了本地居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现如今,旅游型休闲设施与场所的类型越加丰富,城市滨水旅游区、水上旅游区、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形式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休闲旅游消费的要求,成为了最重要的休闲设施、休闲场所之一。
(2)娱乐型休闲设施与场所。娱乐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是人们恢复体力,放松身心及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从古至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居民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娱乐,娱乐也是最深刻、最具体的休闲方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娱乐设施与场所的类型越来越多样,除了传统的电影院、剧院、舞厅、茶馆等形式外,现如今KTV、酒吧、桌游馆、电子游戏厅、网吧、休闲茶室等已经成为许多人娱乐的主要场所,由此为主要依托的“夜经济”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文化型休闲设施与场所。文化型休闲设施与场所以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含量为主要目的,由政府主导,体现公益福利属性,是人们自我发展的重要渠道。伴随各地人均GDP迈入3 000美金阶段,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理念的不断深入,城镇(包括沿海省市的农村地区)文化型休闲设施与场所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兴土木兴建各式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此外,会展产业的快速增长,各种会展场馆、会议设施构成了文化型休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书城、书吧、培训机构等这些从传统模式转型之后的文化场所也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地方。
(4)养生型休闲设施与场所。养生型休闲设施与场所在近几年受到了热捧,主要由于在生活富裕之后对健康、美容、青春常驻的追求。尤其在杭州,养生休闲作为构建“东方休闲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休闲经济的新亮点,中医养生、美容养生等受到外来旅游者的喜爱。为了推动休闲城市的建设与升级,杭州市政府在2007年推出加快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其中养生休闲产业作为重头戏受到了关注。而这两年刚刚兴盛起来的台湾之旅,就把养生休闲作为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吸引大陆游客的光顾和消费。此外,城市或度假区内的纤体中心、减肥中心、SPA会馆等都是重要的休闲场所。
(5)运动型休闲设施与场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了全世界“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事,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全民健身的热潮。从竞技场走向平民生活,诸多体育项目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传统体育活动重新焕发了活力。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健身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磨炼意志,放松身心。除了专业的竞技体育活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外,大众体育项目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换。如今,体育场馆、健身场馆、社区运动场馆等设施逐渐增多,此外,网球场、手球场、橄榄球场、高尔夫球场等新型体育场所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了运动型休闲场所与设施的新成员。
2.按性质划分
从现实情况看,按经营性质进行划分,休闲设施与场所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公益型性休闲设施与场所,第二类为商业型休闲设施与场所。
(1)公益型休闲设施与场所。主要依赖于政府市政公共休闲设施和民间组织所提供的休闲设施设备。这是一种免费或者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的社会福利供给,主要是为了丰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改善和提高生活结构和生活质量。例如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博物馆、图书馆和休闲街等,还有日益兴盛的城市娱乐活动,如各种节庆赛会和各种公益性的生活、健康、社交等咨询活动都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来说这是一种较为普及的大众型休闲设施与场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公益型休闲设施与设备水平的高低往往标志着其社会发达程度的高低。从中外城市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在休闲设施建设上往往比国内的大部分城市重视,不论在总量指标还是人均享受的休闲设施指标都远远高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当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注重休闲功能的提升,由此大量兴建和改造公益型休闲设施、场所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
(2)商业型休闲设施与场所。是人们日常休闲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营利机构或企业按照消费者休闲偏好和休闲意向,开发和建设各式休闲活动场所和设施、提供各种有偿性的服务项目,举办各种带有强烈吸引力的娱乐活动,调动消费者参与和消费热情,从而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例如电影院、戏院、酒吧、娱乐广场、休闲餐饮、体育康健场所、旅游景区、保龄球场、游戏厅等。“在全球来看,在各类有关提供休闲服务的组织中私人部门的数量是最多的,商业化休闲资源的开发在国外达到了特别高的程度(1)。”因此可以认为商业型休闲设施与场所是构成休闲产业的最主要部分。通过商业运作,实现资本流动,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商业型休闲设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商业型休闲供给往往跟随潮流,能很好地迎合先进消费者的偏好。此外,商业型休闲供给注重市场细分,在产品设计上重视个性化,因此越来越多商业型休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和开业。
3.按地理空间划分
休闲设施或场所以地理空间为主要载体,在地理区位上呈现一定形态和规律。虽然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休闲活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世界,但现实世界的休闲设施与场所仍是人们最为主要的休闲区域。从地理空间尺度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家庭或社区休闲空间。由于休闲时间的有限性和休闲活动的高频性,家庭或社区内的休闲设施与场所是人们从事休闲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工作之余,在书房看看书、在客厅看看电视,在社区的健身设施上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在社区的活动厅打打牌、打打麻将、欣赏最新的电影等都是大众容易获取的休闲方式,普及程度非常高。
(2)城市休闲空间。经济水平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引致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全面化,休闲作为城市四大功能之一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闲暇时间的拥有量,外地旅游不可能成为常态式休闲活动,因此,城市内的各种休闲场所与设施必然成为了居民或者外地旅游者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从具体形态看,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城市休闲、商业、文化街区、城市中央商务区、旅游区、娱乐区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美术馆和展览馆等都是城市休闲设施与场所重要组成部分。
(3)环城休闲空间。应该说,环城休闲空间是城市休闲空间的主要补充和拓展,克服了城市休闲空间因为土地成本或者地理地貌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局限的弱点。吴必虎教授在1999年提出,环城游憩带即是指发生在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因此,在这一空间范围内,休闲农业、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形态为休闲场所与设施的主要类型。
(4)异地休闲空间。休闲活动最初走入人们视野始于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旅游作为最突出的休闲活动,因为其异地性、流动性和暂时性与其他休闲方式有明显的差异。异地休闲空间主要是指异地旅游目的地及目的地内各式休闲、旅游设施与场所。由于分析主体的不同,在对旅游者来说其是异地休闲空间,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也是他们主要的城市休闲空间或环城休闲空间。
4.按服务对象划分
休闲设施与场所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满足人休闲的需求。从服务对象的居所看,一个休闲空间接待的客人不是来自本地就是来自异地的居民,因此,休闲设施与场所如果按照服务对象来分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为外来游客服务的休闲场所与设施。正如前文描述,休闲活动进入百姓视野最初始于旅游的大众化。旅游业快速崛起依托旅游设施建设与完善,因此城市、环城以及乡村地区存在许多专门为旅游者建设和服务的休闲空间场所。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上海的外滩、豫园;杭州的西湖、西溪湿地等。
(2)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服务的休闲场所与设施。伴随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的兴起,原本只是接待外地旅游者的旅游景区(景点)意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产品类型和功能配置方面逐渐向本地休闲客倾斜,因此形成了双元市场的基本格局。例如杭州西湖不仅是旅游者的天堂,更成为了杭州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西湖十景的美让旅游者心驰神往,更让休闲客悠然惬意。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西湖游人如织,体验诗画江南。而在平时,杭州男女老少,在景区欣然漫步,感受“休闲之都”无穷魅力。
(3)为本地居民服务的休闲场所与设施。人本主义的兴起以及精神文化消费的快速膨胀,推动许多城市或乡村休闲设施的建设。例如电影院、游泳场、戏院、图书馆、博物馆、休闲场馆、休闲餐厅、休闲购物、农家乐等一系列休闲文化机构为本地居民开展日常生活,尤其是休闲生活提供了绝佳去处。现代社区建设逐渐重视休闲功能的塑造,在小区内及其周边地区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社交活动中心等,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日常闲暇生活,为和谐城市构建提供了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
辉煌成长的上海大剧院
上海大剧院于1994年9月开工建设时,在上海甚至全国都有不少的争议,许多人认为投入10亿元人民币建成的大剧院每年近4 000万元的营运开支将会是上海市政府永远的痛;有人甚至断言,大剧院举办的演出越多,就越亏本。然而,令怀疑者瞠目的是,在1998年8月正式对外营业后,到目前为止,上海大剧院共举办了大大小小1 000多场各类演出,在没拿政府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每年必须支出的各项成本,还有不少盈余。截至2005年12月,上海大剧院的运营总收入达到6.7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占70%,其他收入占30%。2005年,上海大剧院主营票房收入就近1亿元。其经营状况令同行无比艳羡。
美国芭蕾舞剧院(ABT)是世界顶级芭蕾舞团之一,大剧院早在开幕前夕就曾与之接洽,希望他们能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上海,但ABT的演出费和包括国际旅运费在内的总预算让大剧院一直无法接受,如何做到在引进一流演出团体和优秀节目的同时又有效减少演出成本?
2000年9~10月,ABT有一个亚洲演出季的巡演计划,其经纪人表示如果上海有意邀请他们访演上海的话,ABT将把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列入他们演出季的日程中。于是,ABT在结束了新加坡的演出后,来到上海,大剧院作为他们巡演中的一站,与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演出主办方一样,分别按在每一地演出场次比例分摊了ABT在当地的酒店、交通及相应场次的演出费用,上海不需全额负担纽约至上海的双程国际旅运费。
通过这次成功的操作,大剧院发现通过加入亚洲巡演网络,与亚洲邻近城市同步引进演出项目,能够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演出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于是,上海大剧院多次与亚洲许多城市剧院联手共同引进来自欧美等地的世界顶级艺术院团和艺术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亚洲巡演网络,共同负担演出团巨额的国际旅运费开支,为经典剧目和高雅艺术的演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既坚持高质量演出,又坚持市场运作,还能兼顾各方利益分配。
此后,上海大剧院参照国际著名艺术机构的运营模式,开始打造票房收入、政府资助和基金收入三足鼎立的运营模式。上海大剧院在与一些专业的广告融资公司和公关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机构已有的高端客户和企业资源,以大剧院的好项目来吸引社会资金。2005年《剧院魅影》的运营上,安利雅姿就成为首席赞助商,此外,浦发银行和普华永道也都是联合赞助伙伴。另一方面,在2005年6月,上海大剧院还打造了“上海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首期募集4 000万元,作为剧院进一步发展的支撑。
交响、芭蕾、歌剧,长期以来是上海大剧院的三类主打的演出形式,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目前,上海大剧院开始也将目光投入到演艺产业发展的细分市场和新的演艺产品。此外,大剧院顶层1 000多平方米的宴会厅成为人民广场上的观景胜地。一层优雅的马克西姆西餐厅和大型音像中心也是剧院开发相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大剧院还成立了钢琴培训中心。(资料来源:辉煌成长的上海大剧院[N].光明日报:2003-8-5.//上海大剧院:非营利性机构的盈利之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6-4-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