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计算机文化的特征
计算机文化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智力的开发,通过人脑和电脑的融合,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计算机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在人类信息记载和传播的历史上,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计算机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比纸媒体优越,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形象生动。
2.计算机文化是人脑与电脑完美结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文化
计算机文化是从计算机替代人脑开始的。人工智能、信息检索与计算机结合,借助于计算机来揭示人类信息加工的奥秘,并把繁琐甚至是重复劳动的信息处理转移到智能机系统上。功能强大的智能机还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如:能够存储大量信息和知识;会思维和推理;能进行高速并行处理;能用自然语言、文字或图像等与人进行交流;具有学习功能和不断修正、完善自身;能解决多种问题和只需要告诉它做什么,就可以自动工作。这些智能机已经出现在社会中了,如智能电话、智能洗衣机、智能交通系统、家用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机,这些只是智能机的初步产品,未来的智能社会,将会出现更为高级的智能机,特别是工业生产领域,通过由智能机组成的机器专家,实现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的一体化。正是人脑和电脑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动态协调和整体优化。
3.计算机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
与计算机文化相比,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文化的发展更新速度都是缓慢的,旧文化的负面影响根深蒂固,一段时间以内还难以根除。而对于计算机文化而言,情况恰好相反。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到如今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投入应用,仅仅用了四十几年的时间,而计算性能就提高了100万倍。依托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网络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增进了人们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加快了生产速度。
4.计算机文化是高通用性的复合型文化
传统上信息的交流,受语言和地域的限制,其中还有民族、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的制约。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制约,来自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里汇集,进行畅通无阻的自由交流。在不断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行着文化的融合,计算机在这种融合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计算机文化既能以物质形态(计算机硬件)的文化体现,又能以精神形态(计算机软件)的文化体现,还能够以制度的形式(计算机读卡器要求人们按要求填写机读卡,以便信息快速、准确录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出现。
5.计算机文化是全方位影响社会的文化
计算机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冲击力和影响力。计算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革命,在规模、速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革命,它直接冲击着社会经济秩序、教育秩序和文化秩序,给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手段发生了根本性转移,从而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计算机文化引导社会实现生活的娱乐化,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逐渐地深入个人和家庭所产生的影响,是计算机文化对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