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硬盘故障排除

硬盘故障排除

时间:2023-10-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又开始怀疑是CMOS电池老化导致硬盘有时无法识别,更换了一个新电池以后故障还是依旧。经过一个星期的测试,证实故障彻底排除。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有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很快会发现故障的所在。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

1.5 硬盘故障排除

故障01

分区有效标志问题

故障现象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引起的硬盘故障。

分析解决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驱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标志错误时从硬盘启动将转入rombasic或提示放入软盘,从软盘启动时无法转入硬盘。此处还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引导扇区仍有这样的标志存在,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故障02

分区表错误问题

故障现象

分区表错误后,引起系统无法启动和硬盘分区丢失。

分析解决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有一定的风险。

故障03

分区表丢失问题

img27

故障现象

分区表丢失故障。

分析解决

用GHOST还原系统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Windows下分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DOS模式下有些分区进不去。这是因为硬盘分区表出现了问题。由于手工检查分区表比较复杂,可用KV2007中的“系统测试和灾难修复”功能来检查硬盘分区表。用KV2007的DOS引导盘将系统引导至DOS下,然后按下F10键进入“系统测试和灾难修复”,如果分区表有错,程序马上提示,询问是否扫描硬盘,选择【Yes】。经过了近10分钟的扫描以后,程序会提示插入一张空白软盘以备份目前的硬盘分区表(请注意这一步无法跳过),插入一张软盘以后,程序将分区表备份到软盘以后便开始自动修复分区表。这个修复分区表的过程很快,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重新启动电脑以后,在DOS模式下就可以正常访问之前进不去的分区了。

故障04

数据线接触不良导致无法识别硬盘

故障现象

学校网络教室的一台学生用机,近期经常出现不能开机或开机后提示找不到硬盘的情况,通过仔细检查,在开机后能够听到硬盘盘片的转动声音,系统检测启动设备时提示无法找到硬盘。

重新启动机器时或者进入CMOS重新设置一下就一切正常,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重新启动,重新启动后则又无法找到硬盘。

分析解决

按照正常的检修顺序,先对硬盘进行彻底杀毒,用最新版的江民和瑞星查杀后却一无所获,基本上排除了病毒破坏引导区和分区表的可能。

于是又开始怀疑是CMOS电池老化导致硬盘有时无法识别,更换了一个新电池以后故障还是依旧。根据故障现象来看,如果软件没有问题,那么看到故障出自硬盘本身,是不是硬盘的质量出了问题,由于是在机房里,每一台机器的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的,这就给替换法带来了方便,把硬盘和另一台电脑的硬盘互换以后,结果两台电脑竟然都没有出现问题!

想来想去,除了互换硬盘的时候插拔了数据线,其他地方都没有动,难道是数据线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于是赶紧把一根新的80芯数据线换上,结果一切正常。经过一个星期的测试,证实故障彻底排除。

故障05

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引起的问题

故障现象

操作系统中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提示。

分析解决

这个提示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出错时出现的,其原因可能如下:

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例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改为0,因而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

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

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

故障06

无效的驱动器

故障现象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无效的驱动器号。

分析解决

如果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故障问题一般出现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

故障07

分区表被破坏

故障现象

主引导记录、分区表、启动文件等被破坏而导致系统无法启动,硬盘被病毒感染以致无法运行,以及非法操作、维护不当。

分析解决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故障是可以自己动手修复的。比如常见的分区丢失故障,是因为分区表被病毒破坏等原因导致,而分区上保存的数据一般还完好,可以用相关的工具软件来尝试修复。DiskMa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可以判断分区的“系统参数”是否正确,可让DiskMan自动检查硬盘分区参数,并按照提示修改错误的参数,当然在实在不行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重建分区”功能重建分区。

可通过DiskMan来确认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

当然也可以使用KV 2007软件来修复硬盘数据,手动重建主引导扇区和分区表。用软盘启动计算机并运行KV 2007.EXE,进入KV 2007主画面,按下F6键启动搜索硬盘分区的功能,再按下F2键可以搜索出硬盘各个分区,接下来按F2键查看C 盘BOOT区。如果C盘BOOT扇区正常,则可以用KV 2007的F10功能键自动重建C盘主引导扇区和分区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什么软件及方法,都不能做到100%地修复分区表。所以建议读者在硬盘分区后,最好能备份一份分区表在软盘或光盘上,一旦出现分区丢失的情况,可很容易恢复。

故障08

硬盘在某台电脑上不能被识别

故障现象

硬盘在几个电脑上都能安装,但在某个电脑上就是不能安装。而“设备管理器”中并没有任何冲突。

分析解决

请尝试降低并行口的速度。通常,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都提供下列降速开关参数:

(1) 降低EPP接口速度。

(2) 通过Turn off Burst Mode开关降低Unidirectional和Bi-directional并行接口模式的速度。

(3) 强制使用标准接口Standard Parallel速度。驱动程序强制并行口使用最低的Uni-directional接口速度。

(4)通过几十个梯度来逐级减少端口速度。

故障09

不能使用两个硬盘

故障现象

使用两个硬盘时,系统无法启动。

分析解决

系统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有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很快会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有问题,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分区丢失问题。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img28

故障10

安装硬盘时遇到的问题

故障现象

硬盘常见安装故障的处理。

分析解决

img29

硬盘安装不当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故障。比如IDE接口与硬盘接的电缆线未连接好;或是IDE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或出现断裂;硬盘未接上电源或电源接头未插牢;跳线设置不当等都会导致在BIOS中检测不到硬盘,或无法识别全部容量。如果检测时硬盘灯亮几下,但BIOS仍然报告没有发现硬盘,则可能是硬盘电路板上某个部件损坏或者是主板IDE接口及IDE控制器出现故障。另外,使用了不合格的信号线(未按要求使用80针信号线)或未安装主板芯片组驱动(补丁)程序,导致不能打开DMA模式的故障出现。

如果在新加了一个硬盘后,Windows XP就无法启动了,而取下新加的硬盘后一切又正常了。这是因为你的Windows XP装在原硬盘的非C盘(如D盘)上,而加装双硬盘后在原硬盘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将引起盘符交错,导致原硬盘的盘符发生变化,Windows XP在启动时就找不到安装时默认的相关系统文件及众多应用程序,自然不可能正常启动。

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主硬盘的主分区仍被计算机认为是C盘,而第二硬盘的主分区则被认为是D盘,接下来是第一硬盘的其他分区依次从E盘开始排列,然后是第二硬盘的其他分区接着第一硬盘的最后盘符依次排列。要使加上第二硬盘后盘符不发生变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如果只使用Windows XP,比较简单,在CMOS中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即可,但在纯DOS下不认第二个硬盘。硬盘重新分区,删掉其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分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当然若第一硬盘只有一个分区,也就不会存在盘符交错的问题了。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硬盘安装故障就是在老主板上不能正确使用大容量硬盘,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升级主板BIOS或使用EZ等特殊分区软件分区。

SATA硬盘电源接口与传统的IDE硬盘所使用的端口大不相同,目前普通电源很少能直接支持Serial ATA硬盘,需使用专门的转接头。不过也有少数Serial ATA硬盘采用了双电源设计,除了Serial ATA标准的15针电源接口外,还有传统的电源接口,使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另外,Serial ATA硬盘对电源供电质量要求比并行接口硬盘更严格,使用Serial ATA硬盘的朋友,最好配一个功率足够的好电源。还要注意的是,由于Serial ATA硬盘对主板AGP/PCI频率很敏感,如果你进行了超频操作,就可能会出现无法识别硬盘或使用不稳定的现象。

建议超频后尽量保持总线频率的稳定。还应注意,在完成Windows安装后,一定要安装IAA加速补丁或者VIA、SiS、Promise以及Silicon的相关补丁程序,程序会自动根据硬盘的物理特性使用最佳传输模式,以便充分挥发Serial ATA硬盘的性能。

如果主板 BIOS不支持 48bit LBA模式,就无法直接使用超过137GB容量的硬盘。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你升级最新的主板BIOS。如果不升级,也可以使用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M,它提供了INT13H的扩展功能,从而绕开主板BIOS支持大硬盘。大家也可以用Windows 2003的系统盘来进行分区,也能够识别出160GB以上的大容量硬盘。

故障11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故障现象

在分区的时候不小心把数据丢失了。

分析解决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现象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参考本小节有关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来操作,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即数据,但这只限于清除分区或重建分区之后。如果已对分区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再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 c:”即可恢复原来的文件分配表及目录表,从而完成硬盘信息的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纪录当前的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故障12

分区表引起的数据丢失

故障现象

硬盘里分区表一旦出现问题,硬盘数据丢失。

分析解决

首先,机器无法启动,表现为无操作系统。但硬盘内的系统和数据依然存在,如果有分区表的备份,那大可放心,直接使数据恢复就可以了。备份分区表的方法有很多,如DEBUG,或直接把分区表拷贝出来。如果分区表没有备份,机器内无重要数据,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如果机器内有重要数据,那就不要再做任何操作。但如果你想使用市面上出售的一些数据恢复软件,那身边一定要有位“高手”。不过根据经验,像分区表损坏后硬盘内的数据也不可能保证100%恢复成功。在DOS中,我们不用怕硬盘上的文件不小心被删除,因为DOS自带有反删除工具Undelete.exe和许多磁盘工具。只要被删除的文件所占硬盘空间还没有被其他程序占用,就能恢复误删除的数据。造成分区表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应尽量避免安装一些无用的软件。

故障13

病毒造成的数据丢失

故障现象

病毒造成的硬盘故障。

分析解决

由于病毒种类较多,所出现的问题可归纳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软件故障表现为数据搬家、数据修改、怪码、FAT(分区表)、FDT(目录项)被破坏。简单的解决方法可使用最高版本的杀毒软件,但对于病毒还是提前预防为好。杀毒软件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先看一下自己硬盘里的数据是否还能看到,如果能看到,那最好先将硬盘里的重要数据备份出来,如果病毒顽固,造成数据看不到,只能送到数据恢复公司了。对于病毒造成的硬件故障,表现为机器不认硬盘,原因可能是硬盘内某芯片被破坏,或盘片的磁介质过剩或磁不足,这需要由厂家和数据恢复公司进行测试、维修。

故障14

分区过大的问题

故障现象

硬盘分区过大引起簇的浪费。

分析解决

对硬盘的逻辑分区是否合理,这不仅关系到硬盘文件的分类管理,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硬盘空间的充分利用。

我们知道文件的存储是以簇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文件要占用一个或多个簇,而簇是由一个或多个扇区构成。如果一个簇只有一个字节被一个文件占用,那么该簇的其他部分即使是空闲的,也不能被别的文件所利用,这样空间就被浪费了。由此可见对硬盘分区在大小划分上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拿现在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尽量要多划分几个逻辑盘,像以20GB、30GB为单位进行划分,建议不要超过40GB。但也并不是划分的越小越好,如80GB的就不再建议以10GB为单位进行分区,因为太多的分区不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而且管理使用起来也极不方便。像对160GB大容量的硬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情况,合理地进行分区,一般以40GB为单位就可以了,最好别超过60GB。

故障15

硬盘空间浪费

故障现象

临时文件造成硬盘空间的浪费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分析解决

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有些时候在运行应用程序时出现错误而非正常退出,或是电脑突然断电关机等,都会使很多.TMP类型的文件继续存放在硬盘中。在Windows窗口环境中运行应用程序时,会自动产生以GRB开头的用于存放有关屏幕信息的文件,另外,还有一个用于Windows本身临时交换文件的win386.swp。当程序正常退出运行之前,应用程序会将这些文件删除,而非正常退出时,应用程序无法删除它们。可以定期清理这些文件。

清理的方法很简单,选择要清理的盘符,如“C”盘,在盘符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然后选择【常规】项下的【磁盘清理】按钮,进入“磁盘清理”窗口,同样选择【磁盘清理】项,勾选“要删除的文件”项前面的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果要进行其他的操作可以单击【其他选项】项来完成。

故障16

簇的丢失问题

故障现象

硬盘内簇的丢失引起数据丢失的问题。

分析解决

img30

文件分配表(FAT)是软盘或硬盘上的一个隐含表。FAT记录如何将文件存储在特定的(不一定是连续的)簇上。文件分配表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不停地跟踪数据。在FAT中,第一簇的入口是用于存储文件的第二簇的地址。在第二个簇入口处则是第三个簇的地址,等等,直到包含文件结束码的最终簇入口。

很明显,如果FAT表数据因为某种原因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硬盘数据的逻辑连续性发生紊乱,从而发生硬盘空间丢失的问题。这种空间丢失的故障用一般的磁盘修复工具都可以解决,但数据往往无法修复。

由于传统FAT格式的缺陷,若某个簇没有在任何文件分配链中出现,而且该簇在相应的文件分配表中又被标记为非零时,这时该簇既没有被任何文件使用,又不可以再为其他文件所用,这样就发生了簇丢失现象。簇的丢失必然导致硬盘空间的丢失。这种丢失空间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程序在运行中非正常终止、在Windows环境中非正常关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大部分硬盘分区时要坚决采用NTFS格式,当然那些老式硬盘分区还是建议采用FAT32格式,这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故障17

硬盘空间的设置问题

故障现象

在电脑中如果没有合理地设置硬盘的空间会引起硬盘空间变小。

分析解决

回收站空间设置直接影响到硬盘上可用空间的大小,最好你的回收站大小设置为硬盘空间的5%,并且你要定期清空你的回收站。再有一点需注意,IE中的Internet文件临时存放空间的设置问题,如果你将它设置得太大,它存储的Internet文件就会占用你的硬盘空间。

故障18

编码错误的DVDRip问题

故障现象

DVDRip使硬盘工作量变大。

分析解决

现在网上由DVD转录压缩的DVDRip格式的影片相当受欢迎。这种格式的影片清晰度和DVD相差无几,但下载一部影片只有700MB~1.3GB大小,因此很多用户喜欢将DVDRip格式的影片下载到硬盘上慢慢欣赏。不过,播放这种格式的影片对系统有较高的要求:除了CPU、显示卡要求足够强劲以保证播放流畅外,硬盘负荷也非常大——因为播放DVDRip就是一个不断解码解压缩,再输送到显示系统的过程。在遇到有编码错误的DVDRip文件时,Windows会出现磁盘占用率非常高的现象:系统不断想要把编码转换为视频信号,但编码错误的文件索引和相应的信号段是不匹配的——此时,硬盘灯会不断地闪烁,整个系统对用户的操作响应极慢,用户点击菜单但几乎没有反应。如果编码错误较多,系统有时候甚至会死机。很多用户在此时非常不耐烦,直接按下机箱上的RESET键甚至是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在硬盘磁头没有正常复位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相当危险!

提示:Windows XP的用户需要特别注意,当在Windows XP中自动预览一些体积较大的ASF、WMV等文件时,虽然没有进行正式播放,但也会出现计算机速度突然变慢、硬盘灯不断闪烁等现象,其罪魁祸首仍然是视频文件错误编码。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来解决。

故障19

Bittorrent下载的问题

故障现象

Bittorrent下载使硬盘的寿命变短。

分析解决

Bittorrent下载是宽带时代新兴的P2P交换文件模式,各用户间共享资源,互相当种子和中继站,俗称BT下载。由于每个用户的下载和上传几乎是同时进行,因此下载的速度非常快。不过,它会将下载的数据直接写进硬盘(不像FlashGet等下载工具可以调整缓存到指定的数据量后才写入硬盘),因此对硬盘的占用率比FTP下载要大得多!

此外,BT下载事先要申请硬盘空间,在下载较大的文件的时候,一般会有2~3分钟时间,整个系统优先权全部被申请空间的任务占用,其他任务反应极慢。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带宽,还会同时进行几个BT下载任务,此时就非常容易出现由于磁盘占用率过高而导致的死机故障。

因此,除非你的电脑硬件配置相当高(尤其是内存,至少要在256MB以上),否则在BT下载做出改进以前,如果要进行长时间、多任务的下载应用,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FTP软件。

故障20

PQMAGIC转换

故障现象

PQMAGIC转换很可能引起硬盘数据无法读取。

分析解决

PQMAGIC是大名鼎鼎的分区魔术师,能在不破坏数据的情况下自由调整分区大小及格式。不过,PQMAGIC刚刚推出的时候,一般用户的硬盘也就2GB左右,而现在60~80GB的硬盘已是随处可见,PQMAGIC早就力不从心了:调整带数据的、5GB以上的分区,通常都需要1小时以上!

除了容量因素影响外,PQMAGIC调整硬盘分区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校验数据和检测硬盘上,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无损分区”是很难保证的:由于转换的速度很慢,耗时过长,转换调整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计算机断电、死机等因素造成数据丢失。这种损失通常是一个或数个分区丢失,或是容量变得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硬盘的数据无法读取。

故障21

硬盘保护软件造成的异常

故障现象

无法正常安装系统。

分析解决

硬盘保护软件容易造成硬盘异常。比如“还原精灵”,由于很多人不注意在重装系统或是重新分区前将它正常卸载,往往会发生系统无法完全安装等情况。此时再想安装并卸载“还原精灵”,却又提示软件已经安装,无法继续,陷入死循环中。这种故障是由于“还原精灵”接管了INT 13中断,在操作系统之前就控制了硬盘的引导,用FDISK/MBR指令也无法解决。本来这只是软件的故障,但很多人经验不足,出了问题会找各种分区工具“试验”,甚至轻率地低级格式化,硬盘很可能提前损坏!卸载这些软件即可解决故障。

故障22

频繁地整理磁盘碎片

故障现象

频繁地整理磁盘碎片引起硬盘工作反应慢。

分析解决

磁盘碎片整理和系统还原本来是Windows提供的正常功能,不过如果你频繁地做这些操作,对硬盘是有害无利的。磁盘整理要对硬盘进行底层分析,判断哪些数据可以移动、哪些数据不可以移动,再对文件进行分类排序。在正式安排好硬盘数据结构前,它不断随机读取写入数据到其他簇,排好顺序后再把数据移回适当位置,这些操作都会占用大量的CPU和磁盘资源。其实,对现在的大硬盘而言,文档和邮件占用的空间比例非常小,多数人买大硬盘是用来装电影和音乐的,这些分区根本无需频繁整理——因为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效果和磁盘结构根本没有关系,播放速度是由显示卡和CPU决定的。

故障23

硬盘有异响故障

分析解决

原因一:

一般硬盘在开机的时候会发出正常明显的声音,这是由于硬盘在通电以后,音圈马达会带动硬盘磁头从止动器(硬盘断电后磁头停放的位置)上拉开并移动至盘片上方零点几微米的地方,整个过程会形成一定的声响。当硬盘磁头离开止动器悬浮在盘片上空以后,这一声响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硬盘在开机的时候都会发出明显声响的原因(实际上是所有硬盘都会发出声响,只不过根据各自的马达种类不同,这一噪声的大小指标不尽相同,有些容易被人察觉,有些人耳不易察觉而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开机以后硬盘还是会突然发出较为明显的有一定节奏的“咔咔”声,但在大部分时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时,那么就极有可能是硬盘已经或者即将出现问题的征兆。因为硬盘在正常读取数据的时候发出的声响都是连续均匀的,而在某一扇区出现坏道、磁头损坏、硬盘电路板故障时,那么就会发出声音较大且“规律性”极强的异响,尤其是大家在读取某一特定文件或者特定程序时出现噪声加大的情况,则可以断定硬盘出现了硬件上的故障。

大家都知道,硬盘工作的时候需要稳定的电压和足够的电流,如果电压不稳定或者是电流不足时,主轴电机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使得磁臂寻道困难,就是说如果硬盘供电电压或电流变化太大,就会引起硬盘转速的改变,这时就会出现磁臂定位不准或错误,造成无正常读取数据或硬盘坏道增加。这个硬盘时常发出“咔咔”声响可能就是因为电流的不稳定而使得硬盘异常运转和磁臂的不断定位造成的。

虽然现在并没影响到你的使用,但如果还在包修期内,强烈建议你去找销售商更换,至少,要防患于未然,将重要数据备份。

原因二:

硬盘电路故障。主轴电机失速,引起啸叫,伴随有硬盘指示灯不断闪烁,自检时显示出错信息:“1701” 或者 “Hard Disk Error”。这说明硬盘控制电路部分有故障。硬盘电路故障在硬盘故障统计中占的比例不大,一般都是暴露在自检过程中,且故障现象较为单一。读和写控制电路的故障会同时发生,几乎没有只能读(不能写)或只能写(不能读)的现象。

硬盘腔体故障。机器加电后,硬盘腔体有异常响声,自检过程中有明显的“哒哒哒”的长时间磁头“撞车”声,说明硬盘腔体内有机械故障。这大多是磁头步进钢带松动或断裂,故障起因于盘体受到严重撞击或振动。

故障24

检测不到硬盘

故障现象

开机后检测不到硬盘。

分析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是硬盘已经坏了。要知道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驱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引导扇区修复方法进行解决。

故障25

能进入BIOS但检测不到硬盘

故障现象

电脑能够进入BIOS,可是检测不到硬盘。

分析解决

img31

(1)硬盘未正确安装。这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及电源线是否正确安装。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虽然已插入相应位置,但却未正确到位所致,这时候当然就检测不到硬盘了。

(2)Jumper(跳线)未正确设置。如果你的电脑安装了双硬盘,那么需要将其中的一个设置为主硬盘(Master),另一个设置为从硬盘(Slave),如果两个都设置为主硬盘或两个都设置为从硬盘时,你又将两个硬盘用一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插槽,这时BIOS就无法正确检测到你的硬盘信息了。最好是分别用两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两个IDE插槽中,这样还可以保证即使你的硬盘接口速率不一,也可以稳定地工作。

(3)硬盘与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正确设置,将硬盘和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都会相安无事,但可能有些新式CD-ROM会与老式硬盘发生冲突,因此还是分开接比较保险。

(4)硬盘或IDE接口发生物理损坏。如果硬盘已经正确安装,而且跳线正确设置,CD-ROM也没有与硬盘接到同一个IDE接口上,但BIOS仍然检测不到硬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IDE接口可能发生故障,你可以试着换一个IDE接口试试,假如仍不行,那么恐怕你的硬盘有问题了,必须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如果能正确识别,那么说明IDE接口存在故障,假如仍然识别不到,表示硬盘有问题;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新硬盘或能正常工作的硬盘安装到你的电脑上,如果BIOS也识别不到,表示电脑的IDE接口有故障,如果可以识别,说明原来的硬盘确实有故障。

故障26

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现象

系统不承认硬盘。

分析解决

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很快可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被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态,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故障27

硬盘维护

(1)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硬盘以带有超精过滤纸的呼吸孔与外界相通,它可以在普通无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中使用。若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灰尘会被吸附到PCBA的表面、主轴电机的内部以及堵塞呼吸过滤器上,因此必须防尘。还有环境潮湿、电压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硬盘损坏。

(2)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硬盘在工作时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摩擦而损坏硬盘,还会使磁头不能正确复位而造成硬盘的划伤。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3)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移动硬盘时最好等待关机十几秒硬盘完全停转后再进行。在开机时硬盘高速转动,轻轻的震动都可能使碟片与读写头相互摩擦而产生磁片坏轨或读写头毁损。所以在开机的状态下,千万不要移动硬盘或机箱,最好等待关机十几秒硬盘完全停转后再移动主机或重新启动电源,这样可避免电源因瞬间变化对硬盘造成伤害。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提示:硬盘厂商所谓的“抗撞能力”或“防震系统”等指标,是指硬盘在未启动状态下的防震、抗撞能力,而非开机状态。

(4)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

硬盘的制造和装配过程是在绝对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高速旋转的磁头组件旋转带动的灰尘或污物都可能使磁头或盘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即使仍可继续使用,硬盘寿命也会大大缩短,严重的甚至会使整块硬盘报废。

(5)注意防高温、防潮、防电磁干扰。

硬盘的工作状况、使用寿命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硬盘使用中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件上,造成短路。

另外可用软件监控硬盘温度。

DTemp是一款监控硬盘温度的软件,它能够实时地向用户报告硬盘的工作温度,并允许用户定制一个温度的上限值,防止硬盘因温度过高而出现工作不稳定的状况。可以在天极下载频道下载到这个大小仅为935KB的软件,解压软件后你会发现在屏幕下方的任务栏中出现了一个驱动器状的小图标,图标上方伴随有一个不断变化的温度显示,这个温度就是硬盘当前的工作温度。双击该图标会出现一个设置界面,其中,“Check temperature every1.minutes”一项为检测硬盘温度的周期,建议大家选择默认设置(1分钟1次)。“HDD critical temperature(40)℃”一项为设定硬盘的温度上限值。在这里需要根据用户使用硬盘的转速而定,如果是5400转的硬盘,建议设定为40℃,7200转的则可以设为50℃。带有颜色选择的“Normaltemperature color”和“Critical temperature color”两项为硬盘在正常温度和超出上限值时的不同状态显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只要醒目即可。可选项“Warning about critical temperature”是让用户选择当硬盘超出上限值时是否发出警告,毫无疑问,应该选择“是”。“Warning about SMART failure”一项是让用户选择当硬盘的“SMART”技术发现硬盘存在问题时是否发出警告,这一点对硬盘的安全性很重要,建议选择“是”。

湿度过高时,电子元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造成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这些静电会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

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6)定期整理硬盘。

定期整理硬盘可以提高速度,如果碎片积累过多,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还可能损坏磁道。但不要经常整理硬盘,这样也会有损硬盘寿命。

(7)注意预防病毒和特洛伊木马程序。

硬盘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防范。要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并注意对重要的数据进行保护和经常性的备份。建议平时不要随便运行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和打开邮件附件,运行前一定要先查病毒和特洛伊木马程序。

(8)正确拿硬盘的方法。

在电脑维护时应以手抓住硬盘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轻拿轻放,不要磕碰或者与其他坚硬物体相撞;不能用手随便地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因为手上可能会有静电,静电会伤害到硬盘上的电子元件,导致无法正常运行。还有切勿带电插拔。

(9)让硬盘智能休息。

让硬盘智能地进入“关闭”状态,会对硬盘的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给予很大的帮助。首先进入【我的电脑】,用鼠标左键双击【控制面板】,然后选择【电源管理】,将其中“关闭硬盘”一项的时间设置为15分钟,应用后退出即可。

(10)不要轻易地低级格式化。

不要轻易进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操作,避免给盘片性能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11)避免频繁地高级格式化操作。

它同样能给盘片带来影响,在不重新分区的情况下,可采用加参数“Q”的快速格式化命令。

(12)硬盘出现坏道时的措施。

硬盘中如出现坏道,即使是一个簇都可能具有扩散的破坏性,在保修期内应尽快找商家和厂家更换或维修,已过保修期则尽可能减少格式化硬盘,减少坏簇的扩散。

(13)善用磁盘工具。

善用各类磁盘工具,如Norton Utilities、Norton CleanSweep等,定时清理自己的硬盘,可提高系统整体效能。

(14)建立RESCUE DISK。

使用Norton Utilities工具软件,将硬盘分区表、引导记录以及CMOS信息保存到软盘上,以防万一。

(15)尽量不要使用硬盘压缩技术。

当压缩卷文件逐渐增大时,硬盘的读写数据速度会大大地减慢。如果磁盘的容量够用,没有必要再使用硬盘压缩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