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

时间:2024-10-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的锻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开始锻造时的温度称为始锻温度,停止锻造时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2.终锻温度 从可锻性而言,终锻温度最好定在铁碳合金相图中GSE线以上,使锻造全都在单一的奥氏体区域内进行。但是,快速加热会使坯料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有可能导致内部开裂。这阶段约占总加热时间的70%。1.空冷 热态锻件在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空冷。5.炉冷 锻后锻件放人炉中缓慢冷却的冷却方法称为炉冷。

第三节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

热变形所需的变形力小,变形程度大,因此对变形抗力大的材料或变形程度大的构件,一般在变形前先进行加热,以提高材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

一、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金属的锻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开始锻造时的温度称为始锻温度,停止锻造时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几种常用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如表2-1所示。

1.始锻温度 一般应定在铁碳合金相图中AE线以下150℃~200℃。如果超过这个温度,奥氏体晶粒会发生急剧长大,称为过热。如果加热温度接近AE线,炉气中的氧会渗入晶界造成晶间氧化,失去晶粒间的连接,使钢料完全失去可锻性,锻造时,钢料将会崩裂成碎块,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2.终锻温度 从可锻性而言,终锻温度最好定在铁碳合金相图中GSE线以上,使锻造全都在单一的奥氏体区域内进行。但为了扩大锻造温度区间,以减少加热次数,实际的终锻造温度,定在GSE线之下、PSK线以上50℃~100℃。这是因为亚共析钢中出现少量的铁素体对可锻性影响不大,过共析钢中出现渗碳体,虽然会降低一些可锻性,但可阻止渗碳体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锻件的机械性能。

常用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围如表2-1所示:

表2-1 几种常用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围

img15

二、加热规范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对于塑性良好的中、小型低碳钢坯料,可采用快速加热(就是把冷的坯料直接送进高温的加热炉中,尽快加热到始锻温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坯料的氧化损失和表面脱碳,并防止过热。但是,快速加热会使坯料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有可能导致内部开裂。因此,对于导热率和塑性较低的大型合金钢坯料,常采用两段式加热。

第一阶段,坯料从低温随炉升温至800℃左右,并适当保温以待组织均匀转变。这阶段约占总加热时间的70%。第二阶段,急速升高炉温至始锻温度。这时钢料已是塑性良好的奥氏体组织,就不会因热应力而开裂;并能减少氧化、脱碳、过热等缺点。最后再保温均热,就能出炉锻造。

三、锻件的冷却方法

正确选择和严格遵守冷却规范,也是锻造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锻后锻件冷却不当,会使应力增加和表面过硬,影响锻件的后续加工,严重的还会产生翘曲变形、裂纹,甚至造成锻件报废。

常用的冷却方法如下:

1.空冷 热态锻件在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空冷。空冷是冷却速度较快的一种冷却规范,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的小型锻件。

2.堆冷 将热态锻件成堆放在空气中进行冷却的方法称为堆冷。堆冷的冷却速度低于空冷,适用于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的小型锻件。

3.坑冷 将热态锻件放在地坑(或铁箱)中缓慢冷却的方法称为坑冷。坑冷的冷却速度较堆冷低,适用于低合金钢及截面尺寸较大的锻件。

4.灰砂冷 将热态锻件埋入炉碴灰或砂中缓慢冷却的冷却方法称为灰砂冷。锻件入灰(砂)温度一般不低于500℃,到150℃左右出灰(砂),周围蓄砂厚度不能小于80mm。灰砂冷的冷却速度低于坑冷,使用场合与坑冷相同。

5.炉冷 锻后锻件放人炉中缓慢冷却的冷却方法称为炉冷。炉冷应根据需要按预定的温度一时间曲线进行,其冷却速度低于灰砂冷,适用于高合金钢及大型锻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