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焊接工艺的基本知识

焊接工艺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4-10-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倾向,作为评价焊接性的主要指标。在焊接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是钢材。影响金属材料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母材的化学成分,而各种化学元素中,碳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钢材的焊接性常用碳当量法来进行估算。铜及铜合金常用氩弧焊、气焊和钎焊等方法进行焊接。采用氩弧焊能有效地保护熔液不受氧化和不熔入气体。

第四节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由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同,它们的可焊性就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焊接性就是金属材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或指获得优质接头所采取工艺措施的复杂程度。

在焊接过程中,有些金属材料容易产生某些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渣、开裂等,并使焊缝和近缝区性能变坏,所以往往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措施,应用特定的焊接方法,才能保证焊接质量。有些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则在一般工艺条件下,应用各种焊接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倾向,作为评价焊接性的主要指标。

在焊接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是钢材。影响金属材料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母材的化学成分,而各种化学元素中,碳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钢材的焊接性常用碳当量法来进行估算。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所常用的碳当量计算公式如下:

碳当量=(C+Mn/6+(Cr+Mo+V)/5+(Ni+Cu)/15(%)

式中(C、Mn、Cr、Mo、V、Ni、Cu为钢材中该元素含量的百分数。

实践证明,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逐渐变差。结构钢的焊接性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碳当量低于0.4%

钢材的塑性良好,淬硬倾向不明显。在一般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工件不会产生裂缝。这种钢材的焊接性属于良好。

2.碳当量在0.4~0.6%之间

钢材的塑性下降,淬硬倾向逐渐增加。焊前工件需要适当预热,焊后注意缓冷,才能防止开裂。这种钢材的焊接性较差。

3.碳当量高于0.6%

钢材的塑性较低,淬硬倾向很强。焊前工件必须预热到较高的温度,焊接时要采用减少焊接应力和防止开裂的工艺措施,焊后焊件还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这种钢材的焊接性低劣。

二、碳钢的焊接性

各种牌号的钢都能进行焊接。但高碳钢和高合金钢的可焊性十分低劣,焊接非常困难,因此很少用于焊件生产。中碳钢和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也较差,主要用于铸钢件、锻钢件等机件的焊接。广泛应用于焊接生产的材料,主要是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1.低碳钢的焊接

低碳钢的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焊接性良好。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工艺措施,也不需要进行焊前、焊后热处理。但有两种情况例外。

(1)焊接厚度大于50mm的焊件焊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2)在低温条件下焊接较大刚度结构时,需考虑焊前适当的预热。

常用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等。

2.中碳钢的焊接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淬硬倾向增大,焊接性变差。

中碳钢的焊接特点:

(1)熔合区和热影响区易产生淬硬组织和冷裂纹;

(2)焊缝金属热裂倾向较大。

防止措施:

(1)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2)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

(3)选用细焊条小电流、开坡口、多层焊工艺。

中碳钢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电渣焊等。

3.高碳钢的焊接

高碳钢焊接性差,一般只限于修补。

三、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低合金结构钢的含碳量都很低,加入了少量合金元素后,强度显著提高,韧、塑性也好。其焊接性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变差。

1.σs=300~400MPa的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性良好

(1)常温下焊接时,按焊接低碳钢对待;

(2)在低温下焊接或对大厚度、大刚度的结构焊接时,应适当增大电流,减小焊速,选用碱性焊条,并进行预热;

(3)对受压容器的焊接,注意焊后退火,以消除应力。

2.σs≥450MPa的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较差

(1)需焊前预热;

(2)焊时采用小电流、小焊速;

(3)需焊后回火;

(4)需烘干焊条或焊剂,认真清理焊件。

四、铸铁的补焊

铸铁的焊接性很差,一般只对某些铸造缺陷进行补焊。

在焊接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开裂。由于铸铁缺乏塑性,在焊补区急剧升温膨胀时,就有可能使铸件产生巨大裂缝而报废。

铸铁中碳和硅的含量很高,容易烧损,不仅促进了白口组织的形成,而且使熔化部分容易造成气孔和夹渣等缺陷。此外,铸铁熔液的流动性高,补焊时应防止铁水流失,一般只适用于平焊。

铸铁件的补焊常用气焊和电弧焊,要求不高之处也可以用钎焊。按照焊前工件是否进行预热,可把补焊分为热焊和冷焊两类。

1.热焊补

焊前将焊件局部或整体预热至600℃~700℃并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焊后缓慢冷却。热焊法可防止工件产生裂缝、白口组织和马氏体组织,补焊质量较好,而且补焊处可以进行机械加工。但成本高,生产率较低,劳动条件较差。一般用于补焊形状复杂的重要铸件,如内燃机的汽缸头和汽缸体。

2.冷焊补

焊前不预热或只预热至400℃以下。冷焊法生产率较高,劳动条件较好,但补焊的质量有时不易保证。因此,冷焊法多用于补焊要求不高的铸件,以及防止高温预热引起变形的工件。

五、铝、铜及其合金的焊接

1.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1)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也很差,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铝极易氧化,生成的氧化铝膜组织致密,熔点很高,并覆盖在工件接头表面和熔液表面上,阻碍着相互熔合,易产生氧化夹渣。

②铝的导热性能很高,焊接时要求使用大功率或能量集中的热源。铝的焊接应力和变形,也有可能产生裂缝。

③铝的溶液特别容易溶解氢,而在凝固时则几乎全部析出,因此焊缝中极易形成气孔。

(2)焊接方法

铝及铝合金常用氩气焊、电阻焊、气焊、钎焊及摩擦焊等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焊接质量。氩气焊的保护作用最好,没有熔渣,而且氮离子对阴极的撞击能破碎氧化铝膜,使金属熔合。一般采用与母材相近的焊丝,焊接时可不用熔剂,但对氩气的纯度要求不低于99.9%,否则某些气体又可能进入焊缝,对要求不高的焊件,也可用气焊、碳弧焊等。

焊接之前,工件接头表面和焊丝表面必须清理干净。焊后还应清除残留在工件上的熔剂,以防腐蚀。

2.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1)铜及铜合金的焊接主要问题

易产生氢气孔;易产生裂纹;导热快,易产生未焊透缺陷;易形成过热组织。

(2)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方法

铜及铜合金常用氩弧焊、气焊和钎焊等方法进行焊接。采用氩弧焊能有效地保护熔液不受氧化和不熔入气体。由于热量集中能减少焊接变形并保证焊透,所以焊接紫铜和青铜时,能获得最好的焊接质量。焊丝可以用特制的紫铜丝和磷青铜丝。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金属的焊接?焊接分哪几类?焊接有哪些特点?

2.焊接电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热量如何分布?

3.使用直流电进行电弧焊时有哪两种接法?各有什么特点?应用在什么场合?

4.焊条由哪两部分组成?在焊接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5.比较J422(结422)和J507(结507)焊条药皮熔渣的性质、焊缝的抗热裂缝性质、对电源的要求及应用范围?

6.用16Mn(σs≈345MPa,σb=(510~560)MPa)制造焊接件时,为什么不宜采用J422型焊条?

7.焊接电源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8.焊接接头的型式有几种?

9.对接接头的坡口有几种型式?坡口的作用是什么?开坡口时为什么要留钝边和间隙?

10.引弧的方法有哪两种?电弧的长短与焊条的哪个运动有关?

11.手工电弧焊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如何选择工艺参数?

12.常见焊缝缺陷有哪些?如何防止?

13.什么叫埋弧自动焊?它与手工电弧焊相比具有哪些优缺点?

14.什么是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各有什么特点?

15.什么是等离子弧焊?它有什么特点?

16.什么是电渣焊?它有什么特点?

17.什么是电阻焊?通常分哪几种类型?

18.什么是钎焊?说明它的特点。

19.什么是焊接性?如何估计钢材的焊接性?相同工艺条件下,低碳钢和中碳钢哪个焊接性好?

20.铸铁焊补有哪些困难?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