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υ)、进给量(f)和背吃刀量(ap)的总称。切削用量不仅是机床调整与控制的必要参数,而且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生产成本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是切削加工的重要环节。所谓合理的切削用量是指充分利用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并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与低加工成本的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在保持刀具合理耐用度的前提下,是三要素的乘积最大,以获得最高的生产率。因此,粗加工时首先应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查手册或公式计算确定切削速度。
一、确定背吃刀量ap
1.根据加工余量确定
粗加工时,除留下精加工的余量外,应尽可能一次走刀切除全部粗加工的余量,这样不仅能在保证一定刀具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使ap、f、vc的乘积大,而且可以减少走刀次数。
2.中等功率机床情况
(1)粗车时背吃刀量最大可达8mm~10mm。
(2)半精车(表面粗糙度值一般是Ra10μm~5μm)时,背吃刀量可取为0.5μm~2mm。
(3)精车(表面粗糙度值一般是Ra2.5μm~1.25μm)时,背吃刀量可取为0.1μm~0.4mm。
3.加工余量过大或工艺系统刚度不足等情况
在此情况下,可分几次走刀完成。如分两次走刀,应将第一次走刀的背吃刀量取大些,可占全部余量的2/3-3/4,而使第二次走刀的切削深度小些,以使精加工工序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及较高的加工精度。
4.切削特殊材料情况
切削零件表层有硬皮的铸、锻件或不锈钢等冷硬较严重的材料时,应使背吃刀量超过硬皮或冷硬层,以避免使切削刃在硬皮或冷硬层上切削。
二、确定进给量f
粗加工时,受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刀具强度与刚性、工件的装夹刚度等因素的限制;精加工时主要受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1.一般原则
背吃刀量选定以后,应进一步尽量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其合理数值应当保证机床、刀具不致因切削力太大而损坏;切削力所造成的工件挠度不致超出工件精度允许的数值;表面粗糙度不致太大。
2.粗加工情况
根据经验主要考虑工艺系统刚度、切削力大小和刀具的尺寸等,但还需进行一些验算。
3.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情况
应按粗糙度要求,根据工件材料、刀尖圆弧半径、刀具副偏角、切削速度等选择进给量。
(1)当刀尖圆弧半径增大、副偏角减小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小,可选较大的进给量;
(2)当切削速度较高时,切削力降低,可适当增大进给量;
(3)当加工脆性材料时,得到崩碎切屑,已加工表面不平整,表面粗糙度较大,应选较小的进给量。
三、切削速度v
背吃刀量、进给量选定后,根据刀具耐用度计算或查表选定。生产中选择切削速度还考虑以下原则。
1.精加工时,应尽量避开积屑瘤易于产生的速度范围。
2.断续切削时,宜适当降低切削速度,以减少冲击和热应力。
3.加工大型、细长、薄壁工件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端面车削应比外圆车削的速度高些,以获得较高的平均切削速度,提高生产率。
4.在易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切削速度应避开自激振动的临界速度。
复习思考题
1.切削运动通常是指哪些?
2.工件加工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已加工表面的是指什么?
4.通常说的切削三要素是指什么?
5.通常说的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尖是指什么?
6.前、后角的定义是什么?
7.简述工件安装位置对刀具的工作角度的影响。
8.简述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9.简述高速钢的特点。
10.简述硬质合金的分类及其特点。
11.简述切屑形成过程。
12.简述切削过程中三个变形区的特点。
13.简述如何控制积屑瘤。
14.切削力的来源有些?
15.简述刀具磨损的原因。
16.刀具的磨钝标准是指什么?
17.刀具寿命的定义是什么?
18.影响工件切削加工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19.改善工件切削加工性的措施有哪些?
20.切削液的功能通常有哪些?
21.简述如何选择切削液。
22.简述刀具前角的功能。
23.简述刀具后角的功能。
24.简述刀具的刃倾角的功能。
25.简述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26.选择切削速度应考虑哪些原则?
27.简述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