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探析

关于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探析

时间:2023-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变化对计生宣教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三)工作对象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象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干部的培训,全面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服务水平,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探析_人口科学发展论: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计划生育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探析

楼云芳

一、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新变化

时代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形势、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等的变化上。新变化对计生宣教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一)工作形势与任务的变化

新时期人口计生形势是相对稳定的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或者说任务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人口素质。计生人口宣教工作自然也应有所调整,或者说较多地转移到提高人口素质上来。除了宣传人口计生政策、生育文明,还要从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出发,开展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进一步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的生育文化。

(二)工作环境的变化

现代技术进步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与过去那种看报看电视接受信息的情况相比,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即时通讯、网络论坛与博客都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这些也改变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方式,计生宣教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的影响,更好地为计划生育服务。

(三)工作对象的变化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象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生育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关注,以及自主意识与权益意识的增强,让计生宣教在原有的全民覆盖,转向以育龄人口以及流动人口为主。宣教工作一方面要重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与计生弱势群体的关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与维权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把握时代特点,创新宣传教育理念

在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理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统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必须创新宣传教育内容,引导广大的育龄群众确立科学进步文明的婚育观念,推动人口素质的持续提升。

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为广大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与生育质量服务的,要在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多进行符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内容宣传,帮助人民群众实现生活质量与生育质量的提高。

再次,要有依法宣传教育的理念,改变一味地灌输的宣传教育方法,从人们关注与需要出发,转变广大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参与的宣传教育局面。

(二)把握群众需求,拓展宣传教育内涵

当前,广大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社会服务的一个显著特征,计划宣传教育工作要改变以往的那种重群体,轻个体的宣传套路,要根据群众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在宣传教育内容上突出文化品位与人文气息,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打动群众,以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群众。要宣传内容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拓展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上来;从人口国情宣传,拓展到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安全的宣传上来。

(三)利用先进技术,丰富宣传教育手段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便捷与互动的特点,为群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实现零距离、一对一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宣传教育短片,以专场教育或是有线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要改变以往简单的宣传标语等手段,以社区文艺活动、竞赛活动等为宣传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服务。

(四)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教育工作任务,巩固工作成果,就必须有一支具有时代特点、深刻把握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精髓的干部队伍。一方面,要在队伍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广大宣传教育工作者提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要学习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新知识,跟上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干部的培训,全面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服务水平,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双,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理念,活力,2009.5

[2]吕春香,对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探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5

[3]张淑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管理观察,2009.5

(作者工作单位:义乌大陈镇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