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模具导柱的车削加工实训
1.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大步骤:
① 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是指通过认真阅读零件的工作图样来了解对零件的各项加工要求,并从中找出工艺的难点和要点,以便进一步确定下一步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解决重要和关键工序的工艺方法。
② 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是指在经过第一步骤的图样工艺分析后,对整个零件的各个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统筹考虑,大体确定零件制造的工艺流程,也叫做工艺路线的设计。
在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中,工艺路线的设计一般是由专业化的工艺工程师来设计的,但在模具生产的一般情况下,多为单件生产,所以其工艺路线的设计和确定经常要由车间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师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协同部门工程师和生产调度人员来完成。
③ 工序设计 所谓工序设计是指对加工的每一个具体工序的所有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具体内容包括:
对本工序加工机床的选择;
工序基准的确定;
本工序所使用的夹具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切削刀具和量具的选择;
各个加工步骤中的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④ 加工操作与控制检验 以上三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加工操作了。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勤检查,勤测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认真操作机床设备,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和意外事故。
2.模具导柱的加工
模具导柱加工要求如图1-28所示,本次操作训练仅完成车削操作的练习部分,并在两处φ32的直径尺寸上给后面的磨削加工留出0.10~0.15mm的磨削余量。
① 工艺性分析 导柱的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图样要求达到58~62HRC,所以设计选择了20钢或20Cr材料,进行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这样既可以得到较高的表面高碳层和高的淬火硬度,又可以避免热处理引起较大的弯曲变形。在工艺过程安排上要注意,在渗碳、淬火之前,应该完成所有的车削加工的工序内容,并预先留出足够的磨削加工余量。
② 导柱工艺过程设计 导柱的整个加工过程应该包括:料库下料、车削加工、热处理、磨削加工和验收五个主要工艺过程。
图1-28 导柱的加工
③ 车削加工工序设计 车削加工各道工序的具体过程及参数如下:
(下料:φ35×125mm)
粗车左侧端面,保证长度212.5mm;
打左端面中心孔;
调头,车右端面,保证总长度211mm;
打右端面中心孔;
车右外圆至φ32.4mm,考虑到后面的渗碳处理,会引起较大的弯曲变形,留出0.40mm的纠正磨量;
车宽度10mm×0.5mm的空刀槽;
精车右端面,210.5mm;
调头,车左部外圆至φ32.4mm;
精车左端面至长度210.0mm。
④ 操作加工 为了保证后面的磨削加工的顺利进行,本例的车削加工与后面的磨削加工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即两端的顶尖孔,因此,要采用鸡心夹来帮助驱动工件,如图1-29所示。
图1-29 鸡心夹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