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数据库维护
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维护。数据库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因为只要数据库运行,就需要对它进行监控、评价、调整、修改。这些都是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一般而言,数据库维护包含以下内容:
(1)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每个数据库用户在访问数据时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而,用户具有的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这是数据库安全性的有力保证。数据库管理员在维护数据库时同样也必须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般来说数据库应用程序应该提供相应的功能,扫描并修正一些“敏感”数据,管理员应该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适时地执行该功能。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变,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也会发生改变,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2)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在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无法预料的自然或人为的各种意外情况,如电源故障、磁盘故障等。这些故障可能会破坏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导致整个数据库系统崩溃。虽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恢复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操作都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数据库系统出现灾难性错误,该操作将无法进行。因此,应该定期地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当数据库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可以进行有效恢复。
(3)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与改进
对数据库性能进行监控、分析是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利用DBMS提供的系统性能监控、分析工具,对系统的性能作出综合评价,记录并保存详细的系统参数、性能指标,为数据库的改进、重组、重构提供重要的资料。
(4)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其物理存储结构会因为经常的增、删、改而变得不尽合理,从而降低数据的存取效率。有效记录之间还可能出现空间碎片,插入记录不一定按逻辑相连而用指针链接,从而使得I/O占用时间增加,导致运行效率有所下降。此时,需要数据库管理员重组数据库来改善这种情况。
数据库重组,改变的是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而不是逻辑结构和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存取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随着系统的运行,用户的管理需求或处理上有了变化,要求在逻辑机构上得到反映,这种改变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重构。
数据库重构可能涉及数据库内容、逻辑结构、物理机构的改变。因此,可能出现许多问题,一般应由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及最终用户共同参加,并注意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如果逻辑结构变化不是太大,可以再创建一些视图,修改原有视图,使数据库的局部模式变化不大,原来的应用程序仍可以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