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没经过冷加工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是不会发生再结晶的,而且一种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会因加工变形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由该式可见,金属的熔点愈高,其再结晶温度便愈高。常见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如表6-2所示。不过杂质或合金元素的作用在低含量时表现最为明显,当其含量增至某一浓度后,往往便不再继续提高再结晶温度,有时反而会降低再结晶温度。

6.3.2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不过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大致从某一温度开始进行的过程。

再结晶温度: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

没经过冷加工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是不会发生再结晶的,而且一种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会因加工变形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1)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愈大,其再结晶温度便愈低。

因为预先变形的程度愈大,金属晶粒的破碎程度便愈大,产生的位错等晶格缺陷便愈多,组织的不稳定性便愈高,因而会较早地开始再结晶。

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将趋近于某一最低极限值,称为“最低再结晶温度”。

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各种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熔点之间大致有如下关系:

T≈0.4T

式中的温度均按绝对温度计算。由该式可见,金属的熔点愈高,其再结晶温度便愈高。常见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如表6-2所示。

表6-2 一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img168

(工业纯金属经强烈冷变形,在一小时退火后完全再结晶)

(2)金属的纯度: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或合金元素,特别是高熔点的元素,常会阻碍原子扩散或晶界的迁移,故金属纯度的减低常可显著提高其再结晶温度。如纯铁的最低再结晶温度约为450℃,加入少量的碳成为钢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便提高至500℃~650℃,在钢中再加入少量的W、Mo、V等合金元素,还会更进一步提高其再结晶温度。不过杂质或合金元素的作用在低含量时表现最为明显,当其含量增至某一浓度后,往往便不再继续提高再结晶温度,有时反而会降低再结晶温度。

(3)退火加热速度和时间。因为再结晶过程需要有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故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才发生。退火加热时保温时间越长,原子的扩散移动越能充分进行,再结晶温度便越低,即可使再结晶过程在较低温度下完成。

鉴于再结晶温度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为缩短退火周期起见,在工业生产上,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经常定为最低再结晶温度以上100℃~200℃。

如前所述,变形金属在退火后所得到的晶粒度对其力学性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金属的强度和塑性,而且还影响金属的冲击韧性。故为了正确掌握变形金属的退火质量,就必须了解决定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