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退火和正火操作及其应用

退火和正火操作及其应用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尤其是高合金钢的钢锭及铸件。为了消除冷加工以及铸造、焊接过程中引起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后的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免产生新的应力。正火与退火的目的相似,但正火态钢的力学性能较高,而且正火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尽量用正火代替退火。

7.4.2 退火和正火操作及其应用

1.退火操作及其应用

退火是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减轻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以及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退火工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及再结晶退火等。不同退火工艺的加热温度范围如图7-19所示,它们有的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有的加热到临界点以下。对于加热温度在临界点以上的退火工艺,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及等温温度等。对于加热温度在临界点以下的退火工艺,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的均匀性。

img194

图7-19 各种退火及正火的工艺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左右出炉空冷,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其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加热温度在Accm以上,会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造成钢的脆化。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所需时间很长,特别是对于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往往需要几十个小时,为了缩短退火时间,可采用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的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时基本相同,钢件在加热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使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然后出炉空冷。

Ar1以下的等温温度,根据要求的组织和性能而定;等温温度越高,则珠光体组织越粗大,钢的硬度越低。

(3)球化退火

将工件加热至Ac1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再冷却至Ar1以下20℃左右等温一定时间。也可采用自加热温度极缓慢冷却(20℃~60ºC/h)的方法。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用钢),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做好准备。

过共析钢的组织为层片状的珠光体与网状的二次渗碳体,不仅珠光体本身较硬,而且由于网状渗碳体的存在,更增加了钢的硬度和脆性。这不仅给切削加工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引起淬火时产生变形和开裂。为此,在热加工之后必须安排一道球化退火工序,使网状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层片状渗碳体发生球化,变成球状(粒状)的渗碳体,如图7-8(d)所示。这种铁素体与球状渗碳体机械混合物的组织叫做“球化体”。它的硬度远较层片状珠光体与网状二次渗碳体组织的硬度低。为了便于球化过程的进行,对于网状较严重的,可在球化退火之前先进行一次正火。

球化退火也可应用于亚共析钢,只要严格地控制工艺,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球化体”组织,使它们获得最佳的塑性和较低的硬度,从而大大有利于冷挤、冷拉、冷冲压等冷成形加工。

(4)扩散退火

扩散退火是将钢锭或铸钢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扩散退火加热温度通常为Ac3以上150℃~300℃(约1050℃~1250℃),具体加热温度视钢种及偏析程度而定,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

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尤其是高合金钢的钢锭及铸件。扩散退火后钢的晶粒非常粗大,需要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由于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消耗能量大、生产成本高,所以一般不轻易采用。

(5)去应力退火

为了消除冷加工以及铸造、焊接过程中引起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还能降低硬度,提高尺寸稳定性,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将钢件随炉缓慢加热(100℃~200℃/h)至500℃~650℃(<Ac1),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50℃~100℃/h)至300ºC~200ºC以下出炉。

从去应力退火温度(<Ac1)可知,钢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并无组织变化,残余应力主要是通过钢在500℃~650℃保温后的缓冷过程消除的。去应力退火后的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免产生新的应力。

2.正火操作及其应用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在于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较快,获得的珠光体组织较细,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正火与退火的目的相似,但正火态钢的力学性能较高,而且正火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尽量用正火代替退火。正火的主要应用是:

①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②作为低、中碳结构钢的预先热处理,可获得合适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③用于过共析钢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综上所述,为改善钢的切削性能,低碳钢宜用正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宜用球化退火,且过共析钢宜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中碳钢最好采用退火,但也可采用正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