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合金模具钢
合金模具钢用于制造各种模具的钢称为模具钢。根据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
1.冷作模具钢
(1)用途
冷作模具钢主要用于制造接近室温冷状态(低于200℃~300℃)下对金属进行变形加工的模具,如冷冲模、冷镦模、冷挤压模以及拉丝模、滚丝模、搓丝模等。
(2)性能特点
冷作模具工作时,刃口部位承受很大的压力、冲击力,模具的工作部分与坯料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因此,冷作模具钢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对于高精度模具要求热处理变形小,大型模具要求具有良好的淬透性。
表8-8 常用低合金刃具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及用途(摘自GB/T 1299-2000)
注:S、P含量不大于0.30%。
表8-9 常用高速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及用途(摘自GB/T 3080-2001、GB/T 9943—1988)
(3)化学成分特点
①高碳 Wc=1.0%~2.0%,高含碳量以保证高硬度(58~62HRC)及耐磨性。
②合金元素 Cr、Mo、W、V,提高淬透性、耐磨性,回火稳定性和细化晶粒,Mo还能改善钢的韧性。
(4)常用钢种
尺寸较小的、轻载的模具,可采用T10A,9SiCr,9Mn2V等一般刃具钢来作为模具材料。尺寸较大的、重载的或要求精度较高、热处理变形小的模具,一般都采用Cr12型钢如Cr12、Cr12MoV或W18Cr4V等。
(5)热处理特点
①碳素工具钢或低合金刃具钢
预备热处理: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②Cr12型冷作模具钢热处理方案有两种:
A.一次硬化法 工艺为:950℃~1000℃加热淬火+150℃~250℃回火,硬度为58~60HRC,这样处理的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用于重载模具。
B.二次硬化法 工艺为: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三次,使之产生二次硬化后,硬度为60~62HRC,红硬性和耐磨性较高,但韧性较低,适用于在400℃~450℃温度下工作的模具。
Cr12型钢的最终热处理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常用冷作模具钢的牌号、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及用途如表8-10所示。
表8-10 常用冷作模具钢的牌号、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及用途(摘自GB/T 1299—2000)
2.热作模具钢
(1)用途
用于制造对金属进行热变形加工的模具,如热锻模、热镦模、热挤压模、精密锻造模、高速锻模等。
(2)性能特点
热作模具工作时受到较高的冲击载荷,同时模腔表面与炽热金属接触并摩擦,局部温度可达500℃以上,并且还要反复受热与冷却,常因热疲劳而使模腔表面龟裂。故要求在高温下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硬度,有较高的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和抗热疲劳性。对于尺寸较大的模具,还应有较高的淬透性。
(3)化学成分特点
①中碳 Wc=0.3%~0.6%,中含碳量以保证足够的强度、韧性和硬度。
②合金元素 常加入Cr、Mn、Si、Mo、W、V等合金元素,以提高淬透性、回火稳定性、耐磨性,并可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Cr、Si、W提高抗热疲劳性等。
(4)常用钢种
制造中小型模具(模具有效厚度<400mm)一般选用5CrMnMo,制造大型模具(模具有效厚度>400mm)一般选用5CrNiMo,5CrNiMo钢的淬透性和抗热疲劳性比5CrMnMo好。
对于在静压力下使金属产生变形的挤压模和压铸模,由于变形速度小,模具与炽热金属接触时间长,需要模具具备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较高的热硬性,通常采用3Cr2W8V或4Cr5W2VSi钢制造。
(5)热处理特点
热锻模坯料锻造后需进行退火,以消除锻造应力,利于切削加工;最终热处理为淬火+高温(或中温)回火,以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或回火屈氏体)组织,硬度为40HRC左右。回火温度则根据性能要求和淬火温度来选择。
常用热作模具钢的牌号、化学成分、热处理和用途如表8-11所示。
表8-11 常用热作模具钢的牌号、化学成分、热处理和用途(摘自GB/T 1299—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