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或两者并用表达出来的施工图。其中,梁编号应符合表14.2的规定。④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梁的顶面高于所在楼层的结构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施工图上统一说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采用原位标注。

1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或两者并用表达出来的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在其上直接注写梁几何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表达梁平面整体配筋施工图的方式。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在用剖面号引出的截面配筋图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表达梁平面整体配筋施工图的方式。

・14.2.1 平面注写方式与截面注写方式・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种类型,如图14.3所示。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在该部位将其实际数值进行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使用。

img747

图14.3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

(a)平面注写方式示例;(b)传统绘图方式示例

如果将这种标注的施工图与传统表示方法绘制的施工图(图14.3(b))相比较,就会发现平法标注的内容与传统相同,但比较简洁,设计工程量较小。

图14.4为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在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时,除了遵守平法的总体要求外,还应按下列规则执行:

①平面标注梁时,应将各梁逐一编号。梁编号要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见表14.2。例如:KL5(3A)表示第5号框架梁,3跨,一端有悬挑;L7(4B)表示第7号非框架梁,4跨,两端有悬挑。

表14.2 梁编号

img748

注:(××A)为一端有悬挑,(××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img749

②梁集中标注时,应将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梁箍筋4项必注值和梁顶面标高高差一项选注值表示出来。其中,梁编号应符合表14.2的规定。

③梁截面尺寸,若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若为竖向加腋梁时,用b×h G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若为水平加腋梁时,一侧加腋时用b×h P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宽),如图14.5所示。若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将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分隔开来,即b×h1/h2,如图14.6所示。

img750

图14.5 加腋梁截面尺寸注写示意

(a)竖向加腋;(b)水平加腋

img751

图14.6 悬挑梁不等高截面尺寸注写示意

④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应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以示与贯通筋的区别。例如:3img75220+(4img75312),表示3img75422为贯通筋,2img75512为架立筋。当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可用“;”将上、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表示。例如:“4img75622;4img75722”,表示上部、下部均为4img75822的贯通筋。

⑤梁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开;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如:img75910@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例如:img76010@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分开。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如:15img76110@15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梁的两端各有15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⑥梁顶面标高高差,即相对楼层结构标高的高差。若有此高差时,则需将其写入括号内。当梁的顶面高于所在楼层的结构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例如:某楼层结构标高为44.950 m和48.250 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时,则表明该梁顶面标高分别相对44.950 m和48.250 m低0.050 m。

⑦梁支座的上部纵筋(含贯通筋)、梁的下部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等采用原位标注时,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梁支座的上部纵筋(含贯通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其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号将其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可略去不注;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值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如图14.7所示。

img762

图14.7 大小跨梁的注写示意图

·梁的下部纵筋 若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可用斜线将其自上而下分开;若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可用“+”号将其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若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可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若梁已按集中标注规则注写了梁上、下部纵筋值,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例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img76322+3img76420(-3)/5img76522,表示上排纵筋为2img76622+3img76720,其中3img76820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img76922,全部伸入支座。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当梁腹板高度hw≥450 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注写时,应以大写字母G打头,后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如G4img77014表示梁两个侧面各配置纵向构造钢筋4img77114。当某梁跨侧面布置抗扭纵筋时,须在该跨适当位置标注抗扭纵筋总配筋值,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如图14.7所示。例如:N4img77218表示该梁两侧共配置4img77318受扭纵筋,每侧各配置2img77418。

·附加箍筋或吊筋 可将其直接画于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引线注写总配筋值,如图14.8所示。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施工图上统一说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采用原位标注。

另外,采用集中标注的梁截面尺寸、箍筋、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以及梁顶面标高高差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应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施工时应以原位标注的数值为准。

img775

图14.8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画法示例

对于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明加腋,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却不需要加腋时,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h,以修正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如图14.9所示。

img776

图14.9 梁加腋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示例

2)截面注写方式

采用截面注写,其规则与平面注写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平面注写是在梁上直接标注,截面注写是在用剖面号引出的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施工图纸上,两者常互补使用,如图14.10所示。

img777

图14.10 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

・14.2.2 受力钢筋及其相关构造要求・

1)梁支座上部纵筋

①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规定为:第一排非贯通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img778位置;第二排非贯通筋延伸至img779位置。其中ln的取值为:对于端支座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为支座两边较大跨的净跨值。

②悬挑梁(包括其他类型梁的悬挑部分)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伸至梁端头并下弯;第二排延伸到img780位置(l为自柱或梁边算起的悬挑净长)。

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

①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0.1lni(lni即本跨梁的净跨值)。

②当按①项确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数量时,要考虑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相关规定。

3)梁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

①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表14.3的规定(d为受拉钢筋直径)。

表14.3 纵向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img781

②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表14.4的规定。

表14.4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img782

注:①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作为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

②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 mm(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表14.5 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

img783

③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满足表14.6的要求。

表14.6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llE

img7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