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苏城市规划合作特点

昆苏城市规划合作特点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11月在苏黎世市举行的与昆明继续开展友城合作的全民公决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支持。与苏黎世友好合作,推动了昆明城市规划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在多领域获得广泛支持在国内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样板。昆明城市及区域的整体空间结构是两市城市规划合作每年都要研究的课题。昆明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开始进行战略规划的城市,昆苏合作规划起到了重大作用。

2 昆苏城市规划合作特点

Merkmale der Zusammenarbeit zwischen Kunming und Zürich in der Stadtplanung

城市规划作为昆苏友城合作的重点及最有成效的领域,对昆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30年来,昆明和苏黎世方面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为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出谋划策,有效指导着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两市的城市规划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城市规划合作时间长、范围广

30年来随着昆苏友城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市间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城市排水、城市交通扩展到涵盖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重点地区的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历史保护规划、景观规划等更广泛的层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阶段:

1.1 20世纪80年代双方合作的起步阶段

根据苏方的提议,1987~1990年,在瑞士专家的具体帮助下,昆明首次编制完成了系统的《昆明城市排水规划(1987~2020)》和《昆明城市给水规划(1987~2020年)》,为昆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奠定了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为随后大规模展开的双方城市规划合作初步探索了经验。

1.2 20世纪90年代双方合作的发展阶段

80年代双方合作的成果,得到了昆明市和苏黎世市双方政府的肯定,在此基础上,从1994年至1999年,双方先后合作先后完成了昆明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发展研究与区域规划、老城保护、新区城市设计等方面规划与研究课题,组织召开了两届“中瑞公共交通国际研讨会”,并分别组织了多批技术代表团进行了互访,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11月在苏黎世市举行的与昆明继续开展友城合作的全民公决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支持。与苏黎世友好合作,推动了昆明城市规划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在多领域获得广泛支持在国内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1.3 21世纪昆苏双方合作的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双方的合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成熟阶段。双方均成立了专门联络机构,专人负责领导协调具体合作项目,并制订年度合作计划,定期就合作项目展开技术咨询与交流。合作领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滨水地区城市景观设计、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等多个层面。

正是双方长期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努力,使“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化轨道交通系统支撑的网络式城镇发展模式”,“公交优先”等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贯彻到昆明城市的建设发展实践当中,为新昆明建设实现战略层面的突破与转变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2 城市规划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深度也在不断加强。其合作成果对于昆明的整体、长远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对于昆明正在进行的具体规划和建设项目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对于昆明的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合作成果也受到了国际、国内的普遍认可,各项合作规划成果在获得相关奖项的同时,实施效果也颇具影响力,在国内外城市中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因而昆苏友城合作被誉为“中国对外友城合作的典范”。

2.1 战略规划层面

区域及城市总体战略发展构架对于昆明的整体、长远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昆明城市及区域的整体空间结构是两市城市规划合作每年都要研究的课题。昆明每年会发布城市规划白皮书,对整个城市的空间发展做出总结,同时布置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为应对不同的发展形势与要求,瑞方专家长期对昆明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与远景空间布局等进行系统、长远的规划咨询,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规划指引。昆明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开始进行战略规划的城市,昆苏合作规划起到了重大作用。2000年4月,《大昆明地区区域发展方案》由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区域空间规划中心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昆明本地规划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从战略层面对昆明城市长远空间发展格局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以后城市经济产业、城市布局、交通结构、基础设施打下坚实基础。2005年12月,在《昆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昆明市规划局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ETH)达成协议,开展进一步合作,ETH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承担部分专题的研究任务。昆苏专家共同完成的高质量的专题研究报告已引起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关注,在中国在战略规划研究上具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2.2 实施规划层面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昆明城市,每年都有不同的城市规划建设重点,这些建设重点是城市发展中碰到的极难处理的问题。为把握好这些关键,每年昆苏友城合作都会结合昆明规划建设重点、难点,提供相关案例、经验和规划咨询。因此,两市合作项目还从宏观研究深化拓展到具体实施项目层面,对于昆明的具体规划、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999年昆苏双方合作完成了《昆明市公共汽车示范线路规划设计》,昆明成功开通了国内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成为中国第一个将“公交优先”的理念运用于城市交通建设的成功实践,示范线路的成功营运,极大促进昆明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并成为中国大城市具体落实“公交优先”和实施公共汽车系统现代化改造的成功范例,其经验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及韩国首尔得到推广应用。2003年在对昆明二环路内核心区城市设计咨询的基础上,瑞士专家进一步对南屏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提出咨询报告,在借鉴瑞士专家意见基础上所完成规划与建设的南屏步行街项目,成为新昆明主城核心区最具人气活力的区域,凸显了其经济、社会、环境多重效益,并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盘龙江沿岸景观规划,为塑造盘龙江昆明这条母亲河的生态、自然的滨水景观和空间,提出了很多可实施性的建议,为盘龙江沿线周边功能区提供了自然生态的公共空间、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对于未来滇池保护和治理、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保护规划层面

保护文化遗产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永续发展的需要。切实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成为当今世界各城市建设的战略发展方向。昆明是中国首批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昆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和形态,成为联系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昆明市民的精神纽带。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下,昆明的历史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友好城市瑞士苏黎世市旧城保护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将“文明街区”列入了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中必须绝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市规划局冻结、暂停了街区内的新建项目的审批;开始了对历史建筑保护维修的试点工作。2000年,昆明市借鉴苏黎世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经验,成立了“昆明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办公室”,作为历史保护的常设机构,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2001年,在双方共同合作下,“金兰茶苑维修保护工程”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保护奖(2001年度)”。2003年,《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获得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昆明苏黎世两市在在历史保护方面的合作,对于昆明的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3 城市规划合作形式多样、与时俱进

为保证两市的长期友好合作顺利开展延续,双方也在共同努力,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需要积极拓展多种切实有效的规划合作形式。根据情况变化,两市合作形式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双方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和组织途径,努力寻求昆苏两方面技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具体合作方式,结合昆明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需求,不同项目的工作重点而变化,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昆苏友城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是传统友城合作方式的深化和创新,建立出了一系列富有活力,切合实际,经济可行、适合昆明城市发展需要的友城合作模式。

在早期昆明城市经验不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苏黎世方面派出了大量技术人员参与昆明项目。随着昆明城市建设的加快,本地技术人员数量和素质的改善,合作方式转向以昆明方面为主,同时出现了昆明市政府和企业向苏黎世方面购买技术服务的模式。两市的技术合作不仅仅是两国和两市政府及下属机构参与,也有两市的企业和私营部门参与合作,使两市合作更加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