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劳动生产率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也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类产业与就业岗位的关系,需要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构成及相应的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现选择北京、上海、香港、东京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状况作一粗略的比较,大体了解其发展趋势。
1)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状况
(1)当人均GDP为500美元时,北京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5;
(2)当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北京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6;
(3)当人均GDP为2000美元时,北京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7;
(4)当人均GDP为3443美元时,上海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8;
(5)当人均GDP为4131美元时,上海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9;
(6)当人均GDP为6463美元时,香港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10;
(7)当人均GDP为近2万美元(1.98万美元)时,东京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11;
(8)当人均GDP突破4万美元(4.15万美元)时,东京的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关系见表4.12。
表4.5 1988年北京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6 1993年北京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7 1997年北京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8 1998年上海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9 2000年上海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10 1985年香港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表4.11 1976年东京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的状况
续表4.11
表4.12 1985年东京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状况
2)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分析
鉴于资料较少,且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的城市性质差别较大,很难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但是从大趋势看,还是可以建立一些粗略的概念。
(1)一产的生产水平分析
上海的一产劳均GDP水平相对较低,原因很难说清,资料也不全,因此只能参考北京的数据作一些分析。就北京而言人均GDP从500美元、1000美元到2000美元各个阶段,一产的劳均GDP从4186元、8121元提高到11958元,是逐步递增的。展望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大体上应该达到香港1985年的水平(22381元);在2005年,当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000美元时劳均GDP达到2万元,应该说是有可能的。
因此,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当国内生产总值从人均5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时,大体可分别按一产的劳均GDP4000元、8000元、1.2万元、2万元来估算一产的劳动力。
(2)二产的生产水平分析
北京的二产劳均GDP从人均GDP500美元、1000美元到2000美元各个阶段,二产的劳均GDP分别为0.83万元、1.47万元、2.86万元;而上海在2000年其人均GDP值突破4000美元时,二产的劳均GDP为5.89万元左右;香港1985年,当其人均GDP为6463美元时,二产劳均GDP为6.54万元。
因此,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当国内生产总值从人均5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到4000美元时,大体可分别按二产劳均GDP 0.8万元、1.5万元、3万元、6万元来估算二产劳动力。
(3)三产的生产水平分析
北京的三产劳均GDP从人均GDP500美元、1000美元到2000美元阶段三产的劳均GDP分别为0.61万元、1.4万元、3万元。而上海,在2000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时,劳均GDP为6.2万元左右。香港是地区性国际中心城市,1985年人均GDP达6463美元时,三产的劳均GDP高达15万元。
从我国各城市的发展状况看,三产的水平要达到香港的标准,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但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发育的条件将会更加成熟,在今后三产发展更快一点,应该是可能的。为此建议国内生产总值从人均5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到4000美元四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均GDP大体可分别按0.8万元、1.8万元、4万元、6~7万元估算。
综上所述,三次产业结构就业岗位估算的参考指标建议如表4.13。
表4.13 三次产业结构就业岗位估算参考指标
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结构的变化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第一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会减少,第二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会增加。随着工业化日趋成熟,实现初步现代化时,一、二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会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会增加。根据部分发达国家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看,一产的比重都小于10%,三产比重均大于二产(表4.14)。我国的城市发展前景也会遵循这个规律。
表4.14 部分发达国家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990)
从中国大多数城市看,地区范围内农业人口众多,要消化转移出这些农村劳力绝非易事。因此,当前对多数城市而言,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结构的变化不可能像香港那样,一产劳动力只占劳动力的百分之一点几。目前中国统计年鉴中许多城市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城市化水平很低,但是一产的就业比重也只有百分之一多一点,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值得怀疑。相反,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一产的就业比重还都在10%~12%,这个统计可能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参考北京的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5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到4000美元逐步递增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可能会是从14%~15%、11%~12%、10%~11%到9%~10%逐步递减的趋势。
关于二产与三产的关系,对于一般综合性的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如上海,在实现初步现代化以前,二产的就业比重始终大于三产,就业比重为46%~50%,当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的目标时,二产、三产的就业比重趋于相等,分别是44.3%和44.9%。这个现状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相比较,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还很不完善,结构不尽合理,与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的金融贸易、信息服务、咨询中介以及社区服务等行业还亟待发展。商业服务网络有待进一步改进,内外贸易专业中心和流通中心,包括物贸、期货交易、科技服务、工业博览、批发与零售、农产品交易等市场也将大量发展。在今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必将更多地超过第二产业。
对于单纯的工业城市,在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的目标时,二产的就业比重可能还是比三产高,如克拉玛依,二产的就业比重高达84.6%,三产为15.3%,几乎没有第一产业。大庆人均GDP在1998年已突破3000美元,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为3.7%、55%和41%。
但首都和省会城市,三产比重超过二产的时间可能提前,例如北京,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为11%、43.4%和48.6%。广州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时,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为1.1%、44%和54.9%,虽然其一产的比重可能偏低,但是三产比重高于二产的关系可能不会改变。
东京在进入经济发达城市阶段,一产职工的比例锐减,但是二产与三产职工的比例都分别维持在百分之三十几与百分之六十几。其变化有一个限度,不因国内生产总值猛增而出现大幅度变化。
因此,我国在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时对大多数城市来说,一产职工维持在10%左右,二产职工维持在40%~45%,三产职工维持在45%~50%应该说还是可行的。
在已知劳动生产率的状况下,劳动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劳均GDP的水平,只要一、二、三产的产值比例已经确定,就可以分别根据各产业规划GDP的产值推算出就业岗位数量,劳动结构自然就确定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