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豪宅与贫民窟并存居住紧张

豪宅与贫民窟并存居住紧张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城市建筑量的一半左右是住宅。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例如,内伦敦的东区,在1880—1910年间,许多东欧犹太侨民迁居于此,是伦敦穷苦人民的居住场所。因而,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宅需求,改善贫民窟的居住状况,避免市中心区衰落,不仅是住宅建设问题,也是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

5.4.5 豪宅与贫民窟并存,居住紧张,住宅质量低下,居住环境恶劣,几乎是所有大城市遇到的难题

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城市建筑量的一半左右是住宅。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对大城市来说这个矛盾尤为突出,住宅问题是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问题,因此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在工业化初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引起移民潮,由于经济力量所限,移民只能在工厂附近搭建简易棚屋栖身,以求生存,这就是城市贫民窟的由来。这些住房几乎没有现代化设备,人口密度大,生活服务设施简陋,居民的文化层次低。例如,内伦敦的东区,在1880—1910年间,许多东欧犹太侨民迁居于此,是伦敦穷苦人民的居住场所。巴黎市东部第11、12、19、20区是传统的贫民区,密集拥挤的小工业、商业企业和职工住房紧紧地挤在一起,彼此干扰不安。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巴黎尚有近半数左右住宅没有室内厕所或浴室,近1/5的住宅没有自来水。纽约在19世纪末大量东欧、南欧移民进入,在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建起粗劣的高密度住房,随后几经变化成为黑人和来自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人的聚居区,大多数人居住在极为拥挤的旧房子里,当铺与贴着消灭老鼠害虫等恐怖广告的药店充斥街头。东京在二战以后,有半数居民无家可归,在废船、旧火车和废弃的工厂中栖身,1955—1967年虽建了大量住宅,但仍供不应求,直到1968年仍有近半数家庭住在合用厕所和厨房、每户仅有10m2居室、木结构的经济公寓中,并面临供水不足,夏季高峰用水期只能每天保证两小时供水;半数住宅没有下水道,依靠掏粪工人收集粪便……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阶层不堪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纷纷到郊区建设花园住宅,这一方面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另一方面使市中心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大量废弃的住宅被穷人占领,环境恶化,市面萧条,犯罪增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而,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宅需求,改善贫民窟的居住状况,避免市中心区衰落,不仅是住宅建设问题,也是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城市灾害对城市的威胁越来越大,综合抗灾能力逐渐减弱,不论是自然灾害、人为事故,还是战争都对大城市构成更大的破坏,成为大城市病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已成为各大城市必须关注又十分困难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