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城市全局集成度特征
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1995年和2003年城市空间集成度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全局集成度变化曲线图(图3.7)和统计分析数值比较表(表3.1)。根据对图形和统计数值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城市集成度曲线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1995年集成度曲线图中,全局集成度数值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除极个别轴线数值过低外,绝大多数轴线的全局集成度都在0.048~0.049区间范围内。与1995年相比,2003年曲线图波动特征明显,全局集成度数值波动范围很大,出现了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对照轴线地图,我们发现,几个波峰轴线区对应于城市中心地区,而波谷对应于城市中的一些边缘地区。如轴线曲线图波峰区间[1,120]、[370,400]、[460,480]、[580,640][8]分别对应于苏州主城中心区、主城西北副中心区、工业园中心区、吴中中心区等等,而轴线图的波谷区间[260,350]、[420,450]、[540,560]、[650,700]分别对应于苏州新区西北边缘区、相城区、工业园东部边缘区和吴中区边缘地带。
图3.7 苏州市全局集成度变化曲线图比较
表3.1 1995年与2003年苏州市分区空间句法值统计分析表
注:1.R分别为局部集成度平均值、全局集成度平均值和智能度,
ΔR分别为局部集成度平均值、全局集成度平均值和智能度分区数值与全市整体数值的差值。2.各分区智能度值R均通过SPSS相伴概率检验,除2003年相城区智能度值外,其余分区智能度相伴概率检验结果均为(**),相关特征显著。相城区智能度值检验结果为(*),说明相关特征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