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五个分区用地变化比较
1)分区功能用地总量变化比较
通过对城市五个分区四大类建设用地增长量的分类比较(表5.8、图5.18),1995~2003年,各类建设用地分区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1)居住用地增长量最大的是主城区,共增长13.54km2,明显高于其余各区,其增长量是工业园区的1.69倍、新区的2.13倍、吴中区的1.98倍、相城区的1.96倍。
(2)公共建筑用地增长量最大的是主城区,共增加2.15km2,其增长量是工业园区的2.47倍、相城区的3.98倍,而新区与吴中区公共建筑用地有所减少。
(3)工业用地增长量最大的是工业园区,共增长10.51km2,增长量是新区的1.63倍、吴中区的2.67倍、相城区的2.77倍,主城区则出现了负增长。
(4)公共绿地增长量最大的是工业园区,共增长4.26km2,其增长量是新区的3.13倍、主城区的5.33倍、相城区的26.63倍,而吴中区公共绿地出现了负增长。
(5)从四类建设用地总量增长来看,增长量最大的工业园区,增长量为23.67km2,这一增长量是主城的1.61倍、新区的1.92倍、吴中区的2.22倍、相城区的2.07倍。
2)分区功能用地变化速度比较
通过对城市五个分区四大类建设用地增长率的分类比较(表5.8、图5.19),1995~2003年,各类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分区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1)居住用地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工业园区,增长率高达472%。其后依次是吴中区、相城区、主城区和新区。
(2)公共建筑用地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工业园区,增长率为322%。其后依次是主城区、相城区、吴中区(负)和新区(负)。
(3)工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的同样是工业园区,增长率达542%。其后依次是相城区、吴中区、新区和主城区(负)。
(4)公共绿地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工业园区,其后依次是新区、相城区、主城区和吴中区(负)。
(5)综合四大类用地增长率比较,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工业园区,其后依次是吴中区、相城区、主城区和新区。
表5.8 1995~2003年苏州四大类用地变化分区比较
注:面积单位为km2,增长率单位为%。
图5.18 分区四大类用地增长量比较分析
图5.19 分区四大类用地增长率比较分析
3)分区功能用地结构变化比较
通过对城市四大类建设用地分区结构变化比较(表5.9、图5.20、图5.21),1995~2003年,各类建设用地分区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图5.20 1995年四类用地分区结构比较
图5.21 2003年四类用地分区结构比较
(1)在居住用地分区结构中,主城区由绝对主导地位向相对主导地位转变。1995年主城区居住用地占全市居住用地比例高达42%,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35.7%,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在公共建筑用地分区结构中,由以主城区与新区为主体向以主城为主体转变。1995年主城区与新区公共建筑用地占全市比例分别为35.16%和41.26%。2003年,新区比例下降为19.27%,而主城区比例高达49.07%,在五个分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在工业用地分区结构中,由以主城区和新区为主体向以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主体转变。1995年,主城区和新区工业用地比例分别为34.21%和27.91%。至2003年,主城区工业用地比例下降为11.04%,新区工业用地比例上升为28.02%,工业园区工业用地比例上升为30.02%,新区与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主体。
(4)在公共绿地分区结构中,由以新区为主体向以园区为主体转变。1995年绿地分区比例中最高的是新区的59.71%,2003年最高值转变为园区的46.1%。
(5)全市四大类用地的分区结构已由1995年以主城区和新区为主体向以主城区、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主体转变。
表5.9 1995与2003年苏州市四大类用地分区结构比较
注:面积单位为km2,比例单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