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区空间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下降,导致开发难度加大

新区空间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下降,导致开发难度加大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市4个新城区中除吴中区外,新区、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均处于下降过程之中。这些空间功能的下降,必然导致与之关联的相关功能空间开发效益难以实现,从而导致分区空间发展难度加大。在其间相差的105.95km2用地中,已圈地未开发的建设项目用地占大部分,充分反映了新区开发速度过快与新区空间集成与智能水平下降之间的矛盾。

6.6.3 新区空间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下降,导致开发难度加大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市4个新城区中除吴中区外,新区、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集成水平与智能水平均处于下降过程之中。在不断发展的城市拓扑结构中,分区集成度、中心性及其与全局结构的协同程度逐渐下降。这些空间功能的下降,必然导致与之关联的相关功能空间开发效益难以实现,从而导致分区空间发展难度加大。在对苏州新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区除狮山路周边地区城市综合功能较强、人气相对较旺外,其他地区多为工业用地,功能单一,人流较少。狮子山以西片更是处于圈地围厂、开而不发的状况。整个新区不仅本地人流不足,外来人口也相对较少,这在苏州汽车西站有限的班次和客流量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在工业园区,金鸡湖以西片近几年开发成效较为显著,住宅、企业、商务大厦、邻里中心等开发建设速度较快。这一方面得力于规划实施调控投资推动,另一方面,较高的拓扑空间集成水平和智能水平更是促进其发展的内因。在金鸡湖东片,除了原来依托于胜浦、斜塘和唯亭等镇的开发相对成形外(由小城镇局部格网结构导致局部集成水平增高带来的内生动力所致),大片工业用地也是开而不发。相同的状况出现在相城区开发过程中。根据《江苏省城镇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苏州市建设用地范围达254.92km2,而实际建成区面积仅为148.97km2,建设用地空置率高达41.56%。在其间相差的105.95km2用地中,已圈地未开发的建设项目用地占大部分,充分反映了新区开发速度过快与新区空间集成与智能水平下降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客观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开发速度越快,其格网集成水平越难提高,较低的集成与智能度难以促进开发成效的提高,从而制约了新区的空间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