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

分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城市空间发展体现为城市拓扑空间系统内在的自组织过程,其中包括运动经济、结构关系和形态演进三大机制作用。分析表明,城市空间自组织演变所表现出的分区特征差异与他组织机制干预有关。苏州城市空间发展还体现为空间系统外部行为主体的他组织过程,其中存在规划调控、投资与产业推动和社会价值引导三方面的动力机制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苏州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一些问题。

8.1.5 分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

(1)苏州城市空间发展体现为城市拓扑空间系统内在的自组织过程,其中包括运动经济、结构关系和形态演进三大机制作用。由于空间格网的系统自组织作用,城市分区具有不同的空间句法特征,产生了不同的运动经济模式,从而对分区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尤其促进了城市全局与局部中心结构形成;拓扑空间的自组织作用还导致了分区格网与全局格网结构关系的不同特征,在此结构关系作用下,主城区和吴中区两个分区与全局空间结构关系协同,新区、工业园区和相城区与全局的结构关系为离散或孤立状态;在形态演进机制作用下,主城区、新区与吴中区空间发展具有对历史形态的路径依赖,而工业园区和相城区空间发展出现了跨越式生长。分析表明,城市空间自组织演变所表现出的分区特征差异与他组织机制干预有关。

(2)苏州城市空间发展还体现为空间系统外部行为主体的他组织过程,其中存在规划调控投资与产业推动和社会价值引导三方面的动力机制作用。在规划调控机制作用下,城市形态由团聚状向“带”状和“十”字形态演变;投资和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了城市用地扩张和功能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自然生态保护的价值追求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既遵循了传统的“双棋盘”结构演进模式,又促进了新型空间单元的形成。

(3)通过与城市空间发展深层结构机制的应用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空间双重组织机制能够用于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解释,并且体现了更大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理论解释的系统性、辩证包容性、技术简洁性和可预测性。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苏州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十”字形空间发展战略带来的多头开发和资源袭夺问题,城市中心单极发展和中心结构体系不完善问题,低集成、低智能新城区的开发困难问题,城市功能布局与拓扑内在结构不协同的问题,街道与道路设计难以符合拓扑空间系统内在的动力发展需要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拓扑空间运行效率最优化的矛盾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