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
1.不同水解度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
为了研究高分子聚合物水解度对细粒煤助滤作用的影响,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500万,水解度分别为10%、30%、50%的HPAM,对细粒煤进行过滤脱水实验,实验结果如图3.17所示。
图3.17表明:水解度为30%的HPAM对细粒煤的脱水效果最佳,用量为8ppm时,滤饼水分降低2.85%;水解度为10%的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效果较差,用量为12ppm时,滤饼水分仅降低2.08%;水解度为50%的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居中,用量为10ppm时,滤饼水分降低2.23%。可见,水解度为30%的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最好。
图3.17 不同水解度的HPAM对细粒煤的脱水作用
众所周知:煤是一种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的复杂矿物,细粒煤整体而言呈负电性。HPAM是由PAM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带负电转化而成,用水解度来表示其荷电程度。水解度越高,说明高分子中负电性的链节数越多,负电荷密度越大,与细粒煤表面产生的静电排斥作用越强,难以在煤粒表面吸附。不同水解度的HPAM的分子形态影响其分子链上的电荷分布,决定了它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
不同水解度的PAM的分子形态,如图3.18所示[22]。图3.18(a)表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的分子形态,分子链上有少许正酰胺离子—CONH3+存在,但作用不大,分子链是柔性的,呈随机弯曲状;图3.18(b)表示水解度为10%的阴离子型HPAM的分子形态,分子链上不仅有少量带正电的—CONH3+,且有少量带负电的—COO-,二者通过静电吸引,使高分子链成为不规则线团形态,因此与煤粒作用的基团数量较少,只有当用量较高时,对细粒煤才有助滤作用,但脱水效果不明显;图3.18(c)表示水解度为30%的阴离子型HPAM的分子形态,链上阴离子—COO-占优势,分子链由于羧基间的同号静电斥力作用,大分子链伸展,有效长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链上所带的负电荷较少,存在较弱的斥力作用,分子柔性较好。据聚电解质溶液的粘性分析[75]:棒状形态大分子的粘度因有效体积增加而增高;卷曲状形态大分子的粘度较低,有利于大分子向固液界面扩散,吸附于煤粒表面。因此水解度为30%的HPAM对细粒煤具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及助滤作用。当水解度增大到50%时,阴离子型HPAM的分子状态如图3.18(d)所示,此时阴离子基团占绝对优势,分子链由于羧基间的静电斥力作用,变得更加伸展,分子中负电性强,分子链柔性下降,变成僵直形态,对细粒煤的絮凝作用下降,不利于煤泥的助滤脱水,其助滤作用不及水解度为30%的HPAM。
图3.18 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形态
2.pH对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助滤作用的影响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5×106,水解度为30%的阴离子型HPAM,用量为8ppm,用NaOH和HCl水溶液调节pH,对煤泥进行过滤脱水实验,研究pH对HPAM助滤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19所示。
图3.19 pH对HPAM助滤作用的影响
图3.19表明:pH<4时,随着pH升高,滤饼水分呈降低趋势,当pH>4时,滤饼水分又呈增高趋势;pH介于3~6之间,滤饼水分较低,此现象与HPAM在煤粒表面的作用及煤表面荷电性质密切相关。
煤是由稠环芳烃和无机矿物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物质。煤核周围分布着各种烷基侧链和多种官能团,其间夹杂着各种无机物。一般认为煤中的非金属元素主要构成煤的有机质部分,这些化合物构成煤表面的疏水区域;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及碳氧复合体的解离,使煤表面荷负电在不同pH条件下,部分氧化表面水解,使煤表面荷负电或荷正电。煤中的金属元素大多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当煤粒处于水溶液中时,部分金属氧化物转入溶液中,形成的金属含水络合物也会显著影响煤粒表面的荷电状态。当煤浸泡于水溶液中,其表面的各种含氧官能团、碳氧复合体和无机物与水相互作用,从而使煤表面具有多极性,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既有荷负电表面微区,又有荷正电表面微区。
水溶液pH的变化显著影响煤粒表面电性,如3.1中表3.1所示。随着pH的增加,煤粒表面ζ电位的负电性呈增加趋势,且增加的幅度逐渐增大。在强酸性条件下,HPAM对煤粒表面ζ电位的影响不十分显著,可能是因为pH较低时,溶液中的H+会与大分子的阴离子基团作用,不利于HPAM在煤粒表面的吸附;水解度为30%的HPAM分子链上虽有少量带正电的—CONH3+基团,但仍以阴离子—COO-占绝对优势,两种分子间会产生静电引力作用;但在碱性条件下,分子链受同号羧基间静电斥力作用,分子链明显伸直,有效长度增长,吸附于煤粒表面后,若—COO-伸向溶液,将导致煤粒表面的负电性增强。另外随着pH增大,有大量的OH-存在,煤粒表面的定位离子已转为OH-,导致煤表面电位负电性增强。基于上述原因,在HPAM作用下,煤粒表面ζ电位的负电性随pH的增加而增大。
细粒煤表面电性的变化影响到HPAM对煤泥的絮凝助滤作用。当pH很低时,HPAM大分子中能与煤表面产生作用的官能团缺少活性,大分子中部分—CONH2以正酰胺离子(—CONH3+)的形式存在,而羧基以—COO-形式存在,分子间产生静电吸引作用,高分子本身及相互间可能形成氢键缔合,不利于大分子与煤粒间产生桥联作用,则HPAM对细粒煤的絮凝作用差,达不到较好的助滤作用,故滤饼水分偏高。当pH>10时,煤粒表面的负电性增强,导致煤粒负电区域与HPAM大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增大,不利于HPAM在煤粒表面的吸附;此外,在强碱性条件下,OH-有可能成为煤粒表面的定位离子,与煤粒表面的HPAM产生强烈的竞争吸附,也不利于HPAM吸附于煤粒表面,导致HPAM对细粒煤的絮凝助滤作用下降。当4<pH<8时,煤粒表面的电中性区域较多,且HPAM大分子的羧酸盐中Na+充分解离,使HPAM中含有较多的—COO-,与煤粒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的活性点较多;当—CONH2与煤粒表面含氧基团产生氢键吸附,在弱碱性条件下,—COO-之间的同性静电斥力作用增大,使高分子HPAM的有效长度增加,有利于HPAM对细粒煤发挥桥联絮凝作用。故在中性范围内,HPAM对细粒煤的助滤作用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