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瓶叉车的技术保养
一、日常性技术维护
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在当班内进行。日常维护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1)清除车体等外露部分的油垢及积尘。
(2)检查和紧固各部位螺丝和开口销。
(3)检查电气线路各接点接触情况和紧固情况,擦拭打磨各接触点。
(4)按润滑指示表进行润滑。
(5)蓄电池的日常维护参照《蓄电池的维护和保养》。
(6)除应检查以上内容外,还应对电瓶叉车的电路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病作业。
二、一级技术保养
电瓶叉车运行500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由驾驶员为主,维修工人配合进行。其内容及要求如下:
(1)电瓶架部分
①清洗电瓶,保持清洁无杂物,电瓶内硫酸的浓度正常。
②电瓶接头清洁牢固,无锈蚀现象,接线整齐。
③电瓶架清洁,无严重锈蚀现象,涂补防锈红丹。
(2)转向机构和制动装置
①清洗各部分,保持清洁,无油污。
②各加油孔畅通,添加润滑油。
③转向机构灵活,接头中添加油润滑。
④刹车安全可靠。
(3)直流电动机的电刷部分
①清扫电刷架,保持清洁,电刷压力正常。
②更换磨损的电刷。
③运转时电刷架基本不冒火花。
(4)电器触头及电路接头
①电器触头接触良好。
②电路接头无松动,无异常发热现象。
(5)充电设备
①清洁,无积灰杂物。
②充电夹子安放整齐安全,弹性正常。
③各电器电路保持接触良好。
三、二级保养
电瓶叉车运行2 500小时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驾驶人员参加,除执行一级保养外,还应做下列工作:
(1)前桥、后桥、减速箱、转向机构
①清洁、无油污、积灰、无锈蚀现象。
②根据磨损程度更换零件。
③变速箱齿轮、轴、轴承清洗、换油。
④转向机构间隙调整适当。
(2)直流电动机及电器喇叭
①修整换向电器。
②清洁直流电动机,更换碳刷等易损件。
③线路重新整理,接触器检修。
④喇叭线路接触良好。
四、电气系统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1)控制器: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动作的正确性和灵活性。经常检查触头有否熔损,若发现烧伤等情况时,应用细锉或玻璃砂皮擦去,并应定期对控制器进行全面检查。
(2)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必须接触良好,应经常检查动作是否灵活,触头是否烧伤。如有尘垢及伤痕,应即清除,并定期检查。
(3)检查电阻有无断裂损坏,清除电阻上的灰尘,以利散热。
(4)油泵电动机不能超负荷运转,若超负荷其运行时间不得超过15秒。
(5)电气线路接线应正确,不允许错接或有短路现象,所有接头的接触必须良好,接线螺钉应拧紧,各处锡焊必须坚实可靠无脱焊现象。
(6)使用中应特别注意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如遇下列情况,应根据故障原因及时排除。
①不能启动:可能是熔断器烧断,控制线路不通,电动机绕阻有严重短路或断路,换向片之间短路,炭刷接触不良,负载过重或轴承等机械损坏所致。
②转速不正常:可能是绕阻短路或断路,电刷位置不正并过载,轴承损坏,电源电压太低等原因所致。
③电刷发生火花:可能是炭刷接触不良,换向器表面高低不平,炭刷位置不正,表面不洁,换向片短路或电动机绕阻短路等原因造成。
④产生高温:可能由于过载、轴承及油封太紧、损坏或润滑不良,或轴芯不正、电枢与磁极相摩擦、绕阻短路、电刷压力过大、位置不正、整流不良等原因。
⑤有杂音:主要是轴承损坏、换向器表面不平、炭刷震动或摩擦等原因造成。
电气系统是电瓶叉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若稍有故障或损坏可能会造成全车失灵或导致事故。因此,对电气系统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对安全使用叉车极为重要。检修时要拆除电源,避免发生短路。
液压传动系统、工作装置、转向泵、制动泵等机械部分的维护保养可参照内燃叉车有关内容进行,这里不再叙述。
电瓶叉车规格及其技术状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比较新型的叉车其维护保养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可参照有关叉车的技术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作业。
五、蓄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蓄电池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瓶叉车的使用,应严格按规范做好蓄电池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并按蓄电池维护规定执行。
蓄电池俗称电瓶,它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能使电能和化学能之间互相转换。当电瓶充电时,电能即转为化学能进行储存,而当叉车工作时,电瓶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叉车电动机控制电路及照明等处使用。
蓄电池有两大类:一类是酸性蓄电池;另一类是碱性蓄电池,又分为铁镍和镉镍蓄电池两种。
电瓶叉车蓄电池一般由2V电压的单格电池串联而成,称为蓄电池组。电瓶车电压一般有24V、36V、48V等。在同一个单格电池内,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装配时是正负极板交叉穿插。使每片正极板的两面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等量的生成物,减轻负极板的变形、拱曲,同时还能增加容量。电池隔板是隔在正、负极板之间防止正负极板短路的绝缘体,它有许多孔,可使电解液畅通无阻。蓄电池外观如图3-1所示,其内部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1 蓄电池
图3-2 蓄电池的内部结构
电解液过浓将损坏电极板和隔离板,且促使极板硫酸化。电解液过稀,则会使电池的电阻增加,电压迅速下降。蓄电池的电势与电解液的温度有关。
必须注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蓄电池不能放电过度,即不能将行驶电动机及油泵电动机同时工作,否则将会使与活性物质混合在一起的细小硫酸结成较大的结晶,增大极板的电阻,在充电时就难使它还原,妨碍充电过程的进行。
1)电解液的添加与比重调整
铅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充放电作用,电解液的比重和液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视不同情况进行电解液的添加和比重调整。
(1)在充电时,发现液面低于极板上缘10~20mm时,应在充电前添加补充液或蒸馏水。添加后液面应高于极板10~15mm。
(2)如果充电后的电解液比重在几次添加补充液后仍高于规定值,且电解液面太高而浓度仍不下降时,可先从蓄电池内取出一部分电解液,再添加纯水,取出电液的多少,视比重的高低而定。
(3)在一组电池中,每个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相差不能超过5点。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用精确度1‰的数字来表示,并把1‰称为1点,因此比重1.285和1.270的电解液可以说相差15点。通常在蓄电池充电终了比重为1.215,到放电终了比重为1.180,两者相差35点。
(4)如果一组电池经三次连续充电后,每个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均低于规定值5点以上,应吸出一部分电解液体而加入比重为1∶400的稀硫酸溶液,调整到比重符合规定为止。
2)充电常识
蓄电池的使用是受时间限制的,要保证电瓶车正常运行,就必须定时充电。充电时依靠电流对电瓶充电,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目前,空气扰动充电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空气扰动技术是通过在充电时,电极单元里同时输入空气,使其电解液翻动,达到充电省时、使用方便、电瓶利用率高等特点,如图3-3所示。充电设备除一般充电机外,还有自动充电机和快速充电机,快速自动地向电瓶充电。
(1)新蓄电池开箱后,先擦净表面,然后检查电池槽、电池盖是否在运输中遭破损,铅零件是否齐整,封口剂是否有裂纹,如有问题,应在注入电解液前解决。
图3-3 蓄电池的空气扰动充电技术
(2)把各个蓄电池的加液盖栓(即盖帽)旋下,仔细检查一下泄气孔是否通畅,如有腊封闭应用细针刺通,如看到电池盖的注液孔中有一层封闭薄膜或软胶片,可随即把薄膜捅破,或把软胶片取出。
(3)已配制好的比重为1.250±0.005(在20℃时)的电解液,温度控制在30℃左右才能注入蓄电池内,注入量以液面高于多孔保护板10~15mm为宜。
(4)在开始充电之前,必须对充电设备、变阻器及仪表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若有失灵或故障,应在充电前修理好。
(5)充电为直流电源,用直流发电机、硅整流器均可,最好能装置一逆流保护措施,整流器的输出功率、电压应高于蓄电池组串联电压的50%,电流应不小于5小时放电率容量的15%。
(6)蓄电池充电时,内部有大量的气体产生,因此必须把工作栓(即盖帽)打开,这样便于让充电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否则电池槽有爆炸的危险。
3)日常维护与保养
(1)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在充电完毕后旋上注液胶塞后,可用蘸有苏打水的抹布擦去电池外壳、盖子和连接条上的酸液和灰尘。
(2)极柱、夹头和铁质提手等零件表面上应经常保持有一层薄凡士林油膜。发现氧化物必须及时刮除,并涂以凡士林(或黄油)以防再腐蚀,接线头和电池柱必须保持紧密接触,必要时拧紧线头的螺帽。
(3)注液孔上的胶塞必须旋紧,以免在车辆行驶时因震动使电解液泼出。胶塞(盖子)上的透气孔必须畅通。否则电池内部的气压增高会导致胶塞破裂或胶盖上升。
(4)电解液面应高于防护板的10~15mm,每天使用后要进行检查,发现液面低于要求时只能加入补充液(或蒸馏水),不能加硫酸。如果不小心将电解液泼出而降低液面,则必须加入和电池中同样比重的电解液,而不能加入比重过高的电解液。
(5)已放电的电池,必须立即进行充电,不能久置,以免极板发生硫酸化。最好每月检查电池放电的放电程序,适当进行补充电一次。
(6)蓄电池上不可放置任何金属物体,以免发生短路。不要用导线或起子直接放在极柱上的方法来检查电池是否有电,因这样会产生放电电流过大,损失电池容量。可用电压或小灯泡来检查电池是否有电。
(7)对停放时间超过1个月的车辆。应检查电池是否良好充电,并将电池接线拆开一根,以防止漏电。
(8)严禁用河水或井水配制电解液。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有氢气和氧气外逸,因此严禁烟火接近蓄电池,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电池充电后一般比重范围控制在1.28左右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