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数据模型的四个世界
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可以将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求反映到计算机数据库中的物理世界,这种反映是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它分为四个阶段,被称为四个世界。由现实世界开始,经历概念世界、信息世界而至计算机世界,从而完成整个转化。由现实世界开始每到达一个新的世界都是一次新的飞跃和提高。
(1)现实世界(real world)。用户为了某种需要,需将现实世界中的部分需求用数据库实现。此时,它设定了需求及边界条件,这为整个转换提供了客观基础和初始启动环境。此时,人们所见到的是客观世界中划定边界的一个部分环境,它称为现实世界。
(2)概念世界(conceptual world)。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抽象形成概念模型,这是一次新的飞跃与提高。它将现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形成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关系。它们可以用概念模型提供的术语和方法统一表示,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概念世界。在概念世界中所表示的模型都是较为抽象的,它们与具体数据库、具体计算机平台无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精力构作数据间的关联及数据的框架而不是拘泥于细节性的修饰。
(3)信息世界(information world)。在概念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着重于在数据库级上的刻划,而构成的逻辑模型叫信息世界。信息世界与数据库的具体模型有关,如层次、网状、关系模型等。
(4)计算机世界(computer world)。在信息世界的基础上致力于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上的实现,从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叫计算机世界。现实世界的要求只有在计算机世界中才得到真正的物理实现,而这种实现是通过概念世界、信息世界逐步转化得到的。
上面所述的四个世界中,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而其他三个世界则是人们加工而得到的,这种加工转化的过程是一种逐步精化的层次过程,如图2.1所示。它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下面分三节对概念世界、信息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图2.1 四个世界的转化示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